4月24日晚間,泛海控股發布公告,北京獅王資產管理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備重整價值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并申請啟動預重整程序。
盡管正式進入預重整程序尚取決于后續法院的決定,但泛海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如果公司順利實施重整并執行完畢重整計劃,將有利于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的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相關規定,如果北京市一中院受理申請人提出對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公司將依法進入重整程序。法院將依法指定管理人,管理人或公司依法在規定期限內制定重整計劃草案并提交債權人會議審議表決。重整計劃執行完成將有利于推動公司回歸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
對于泛海控股而言,重整如能順利實施,將為公司的化債贏得更多的時間。根據上市公司報告,泛海控股截止2022年9月30日的負債總額高達969億元人民幣,對應的資產總額為1086.7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90%。重整啟動后,這些債務有可能得到展期處理,從而大大緩解泛海控股的短期債務償付壓力。
重整啟動,同樣可能對泛海控股當前已有的訴訟及仲裁產生影響。重整啟動,意味著對泛海控股債務問題的處理解決方式,由原來單個債權人與泛海控股一對一進行訴訟、仲裁的司法途徑,轉變為債權人、債務人、投資者三方共同協商解決,以求獲得最好的結果,同時盡可能保障債權人的利益。
以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股權被法拍為例,根據法院資料,泛海控股未償付的債務本金余額僅約12.57億元。但債權人山東高速為保障自身利益,先后申請凍結查封的泛海控股資產估值接近200億元,僅民生證券股權,最終法拍成交價便接近92億元。這種一對一司法訴訟下,因債權人盡最大可能維護自身利益而產生的超額凍結查封,無疑對泛海控股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了極大的干擾,也客觀上侵害了投資者,以及其他債權人的權益。
在當前情況下,重整或許是泛海控股困境中各方最好的選擇,也將會是泛海控股“涅槃重生”的最后機會。泛海控股在公告中稱,重整不同于破產清算,是以挽救債務人企業、恢復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為目標的司法程序。若法院決定對公司實施預重整或裁定受理重整申請,公司董事會將依法主動配合法院及管理人開展重整工作,依法履行債務人的法定義務,爭取多方支持,以期實現重整工作的順利推進,努力促成公司基本面的根本性轉變。
此次重整,能否成為泛海控股這家老牌民企的“重生之鑰”,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