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大股東及董監高繼續強力增持。
自5月4日*ST泛海發布控股股東增持計劃公告,到5月22日,僅僅12個交易日,“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公司股份52,747,104股,增持股份比例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事實上,不止是大股東,泛海董監高密集增持動作也在同步進行。盡管增持實施公告仍然停留在5月12日,但根據行情軟件顯示,截止5月22日,泛海董監高增持數量就已接近2500萬股,增持速度和數量同樣驚人。
值得注意的是,泛海董事長欒先舟和總裁劉國升已經連續6個交易日頂格增持,增持數量均已接近500萬股,顯示了極大的決心和魄力。
泛海如此快速的大幅增持,在其他瀕臨退市的ST板塊中絕無僅有。泛海大股東及董監高的堅定、持續、大幅度的增持動作極大提振了資本市場信心,5月23日、24日泛海股價連續2次迎來漲停。
泛海此番增持的原因,從表面上看,無非就是當下緊迫的面退壓力。不過,放在更長遠的邏輯來看,短期的增持并不能維持股價的長期向好,因此,作為最熟悉公司的內部人,泛海大股東和董監高持續增持的背后,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理由:那就是通過強力增持向外界傳遞強烈信號,以空間來換時間,依托旗下優質資產,快速推進重整程序,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泛海的債務問題,從而獲得更為長久和持續的發展。
從資產的布局上看,泛海的資產布局集中在三大領域,金融、地產和股權投資。手握信托、財險兩個“錢箱”級別牌照,不僅讓泛海股票被貼上“大金融”標簽,在本輪“中特估”行情中更是分得一杯羹。此外,前段時間備受矚目的民生證券股權拍賣便拍出了91億元的價格,亦從側面驗證了泛海手中金融資產的價值。
泛海資產的價值,或許不僅僅是體現在賬面上。就算是當下,泛海仍然在北京擁有近16萬方的在建工程;在武漢這座中部中心城市的核心商務區擁有240余萬方土地儲備,以及110余萬方的在建工程。這些在賬面上僅僅以成本價列示,而其真實的價值遠遠高于此。
泛海當前的巨虧局面,很大程度是因為計提民生信托的巨額壞賬。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壞賬的項目,還是有一定的幾率可以回收的,或者至少可以回收部分,這樣就可以形成營業外利潤,回補凈資產。
此外,困擾泛海的另一大難題就是違約后所導致的超額凍結、高額罰息等,據悉也獲得了相當一部分債權方的理解,也給了泛海方面極大的支持。
從重整進度來看,泛海也正在迅速推進、落實相關工作。在預重整公告后,短短3天便獲得法院支持。目前,泛海不僅將重整定為公司年度核心工作,臨時管理人事宜公司亦在抓緊溝通。據悉,目前泛海方面已經按照法院要求,提交了臨時管理人所需的全部材料,法院也在加緊審核,預期很快就會有相應結果。
如果重整順利,泛海不僅能通過重整計劃有效化解公司債務負擔,實現凈資產扭正,從而消除退市風險;更可通過重整投資人注入的增量資金和資源,擺脫階段性流動性困難,恢復和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
作為中國知名的老牌民企之一,泛海在過去幾年中,確實走了一些彎路,犯了許多錯誤。如今走到面退的邊緣,既有宏觀環境的原因,更有自身的原因。但無論如何,泛海踏踏實實的資產和價值還是存在的,因此,重整對泛海而言,更像是一次重置的涅槃過程,也唯有放下過去的羈絆,才能走向更長久的新生。
回歸到泛海增持這件事,說到底董監高和大股東密集增持只是表象,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更應風物長宜放眼量,理清增持背后的邏輯體系和泛海資產的真正價值后,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