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前夕,美腕推出直播電商職場綜藝《所有女生的主播》,高話題度的預告片、精彩寫實的“打工人”記錄,李佳琦本人微博號日更的頻率,將這檔沒有明星卡司的電商行業綜藝推上了熱門。
(圖源:李佳琦微博)
能作為職場綜藝選題的特定職業其實并不多,律師、廣告、醫生等傳統“高精尖”職業,都是大成本職場綜藝的歷史選題。緣何電商主播如今也迎來了一檔屬于自己的行業綜藝?
毋庸置疑,如今的直播電商已經成為我國促進銷售、拉動消費的新動力。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22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報告》,2022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到3.5萬億元,同比增長48.21%。
另一面,直播電商憑借網絡形成的巨大媒體影響力,形成的造富神話,品牌爆火的故事,將這個新興行業推至臺前,處在風口浪尖。
職業主播VS明星帶貨:逐漸合流
“我是海藍之謎全國銷售冠軍,我希望加入美腕,成為美腕的銷冠。”
“我目前是一名香水博主,我對香水有形狀記憶。”
“我的個人單場GMV做到過1100萬元。”
每一位能夠來到美腕面試現場的候選人,都有著獨屬于他們自己的成就和特色,僅僅是在自我介紹環節就讓人眼前一亮。《所有女生的主播》面試現場人才輩出,匯聚了來自各個相關領域的佼佼者們。
如果以候選人的職業為“樣本”進行剖析,幾乎也能夠一窺直播電商行業主播從業者的構成。以品牌專柜銷冠周祿為代表的傳統銷售,以抖音主播琛琛為代表的職業平臺主播,還有店播主播,垂類品目的種草達人,沒有經驗但躍躍欲試的人們……
這檔沒有明星卡司的電商綜藝,沒有寄希望于自帶關注度的明星藝人,而是把鏡頭對準了躍躍欲試的潛力主播。這群人里,有人能夠自信而坦率地說出“我對自己有信心”,也有人會在面對夸贊時說“我覺得我不專業,但是我很熱愛。”他們對主播這份職業懷揣著熱情和理想,或許這正是他們能夠通過層層篩選,來到面試現場的原因。
不難發現,節目選角的邏輯就是緊扣“主播”這份職業,從行業現實出發,為消費者們挑選真正有志于從事直播電商行業,并且極具潛力的主播。
而這種選角的標準無形之中呼應了直播電商行業的現狀。大多數職業主播都是素人出身,靠著帶貨能力一點一滴積累關注。而自帶影響力的明星藝人跨入直播電商行業,自身的熱度卻不一定能順利轉換為帶貨能力。許多明星主播們高調轉行,卻在適應新身份不久后,就轉身離去。
近期靠帶貨出圈的董潔算是為數不多在直播電商行業突出個人特色的明星主播。董潔幾乎一個月才播一次,極為少見的“月播”和直播電商行業“日播”的常規頻次截然不同,甚至幾乎是反其道而行之,但這正是她的成功之道。董潔不僅直播頻率低,直播中語速節奏也慢,甚至不催消費者下單,“別著急,大家先聽我講完,喜歡的話再買。”
慢節奏的直播成為了她的獨特風格,從而順利在直播電商領域站穩腳步。但其實,明星轉行做主播,順風順水的少,磕磕絆絆的才是多數。
電商主播能否成功,固然與主播自帶的人氣有關,但這并非決定性因素。職業主播憑借直播積攢的信任和人氣,與明星相比,并不一定遜色多少。就像《所有女生的主播》里的實習主播們,一開始就要經歷分組實習、中期考核、匯報等層次考核。不僅如此,還要來到線下專柜,為了達標目標業績,不僅要對產品特性如數家珍,還要直面需求各異的消費者們,挖掘每一個位消費者潛在的需求。
如今,職業主播依然是值得開墾的一片職業沃土,但想要把主播這份職業做得出彩,還得拿出應有的專業素養,能讓消費者們買賬,自身的硬實力是單純的人氣無法替代的。
規模化趨勢:團隊作戰成標配
實習主播在上播前找李佳琦確認展示產品的方案,來到李佳琦的休息室卻發現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驚呼“這么多人啊。”
在彈幕里,不少人也發出了和實習主播一樣的感嘆。看完《所有女生的主播》,不少人都在談論他們的新發現:原來一場直播除了主播,還會有那么多的團隊成員。原來在“上播”之前,還有那么多的前置步驟。
實習主播琛琛在面試的時候說“美腕在業內很有名,如果有一個公司能讓我系統化地學習,比我一個人摸索會簡單和方便很多。”
系統化學習除了實習主播們的直播表現,還包括他們上播前的種種準備步驟,揭示了直播電商行業“系統化”究竟意味著什么。正是繁瑣的選品步驟和跨部門合作,最終成就了直播前的主播。
多年來,美腕和直播電商行業共同成長,一路探索出了規模化、專業化的直播工作規范。
實習主播分別進入招商組和選品組實習。“招商組相當于沖在第一線的業務部門,招商組接觸經過自己初步試用后,會把樣品提報給我們選品組。”在選品組,實習主播們通過收錄樣品、分發樣品、統計試用反饋、檢索信息等步驟來了解產品。實習主播說,她來到這里之后才知道選品不僅僅是試用,“我沒想到會這么嚴謹,還要去了解品牌、功效、成分。”
選品的數量也讓實習主播們感到壓力,但選品組員工說“這已經算少了,有時候會有100多個產品。”
完善的選品機制,只是美腕“系統化”的一方面。除此之外,美腕的合規化機制也走在行業前沿。作為新興行業,直播電商行業的規范也在實踐中逐步完善,近幾年,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紛紛出臺合規化的監管條例。
其實,早在2021年,美腕就發布了《直播電商商品質量與合規管理規范》,這也是直播電商的首個企業標準。這份企業標準的規范涵蓋直播選品流程、人員管理、合規管理、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對禁播商品采用負面清單管理制,放棄了利潤頗豐的“三品一械”類產品。不僅如此,美腕將風險分類分為質量風險、標識風險等17級,根據風險分類來決定是否進行合作。
《規范》中的不少標準都是美腕從多年來的行為準則中提煉而來,比如質檢合規機制,美腕早就搭建起了自己的質檢團隊,相關專業出身的質檢合規人員嚴格把關產品質量、核驗報告真實性、確認成分的有效與否。
現在,美腕創新的選品機制和質檢體系,已經逐漸成為了行業的規范,不少直播電商企業都以美腕的體系為參考來搭建框架,只是實踐結果的質量良莠不齊。
直播電商的團隊化作戰,已經不再是一個爭議話題。正如美腕將團隊細分為招商組、選品組等不同部門,各自深耕某一環節,形成高效的選品鏈路,部門走向專業化是大勢所趨。歸根結底,直播電商的從業者們要攀爬的高峰并非銷售數據,而是消費者的認可,為此,整個團隊都需要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職業素養。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