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卓卿
在經歷初評、復議等階段之后,中國信托業協會近日將2022年行業評級結果以蓋章文件形式發給相關信托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獲悉,入圍A類名單的13家公司包括百瑞信托、國投泰康信托、華寶信托、華能信托、華潤信托、華鑫信托、建信信托、江蘇信托、交銀信托、上海信托、外貿信托、英大信托及紫金信托。
2022年行業評級初評結果于6月上旬向信托公司口頭傳達,根據相關規則,如果信托公司對初評結果有異議,可在6月12日下午5點之前以書面形式向中國信托業協會申請復議。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有數家常年躋身A類的信托公司此次落選,經過復議,仍未能改變最終結果。
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是中國信托業協會從行業角度對信托公司經營管理作出的綜合評價。首次行業評級于2016年啟動,此后每年上半年評出上一年度的行業評級結果,最終將信托公司劃分為A、B、C三級。行業評級綜合了定量和定性評價,包括資本要求、資產質量、風險治理、盈利能力及外部評級等幾大模塊,側重于考察信托公司為投資人和社會提供的服務水平,目的是增強信托公司的社會公信力。
近年來,在行業嚴監管背景下,能夠獲得行業A類評級的信托公司數量逐年減少。比如,行業評級啟動前五年,每年獲評A類的信托公司在20家以上。根據2021年行業評級結果,僅17家信托公司獲評A類。而據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的2022年行業評級結果,僅有13家公司入圍A類評級。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完善行業評級體系,推進信托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中國信托業協會正在推動修訂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及配套體系。
據了解,2022年8月中國信托業協會成立了修訂小組,經過多輪線上、線下集中研討和走訪,今年初形成了《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及配套體系征求意見稿。相關意見稿已于今年4月底下發至會員單位,并于5月9日下午5點前完成了會員單位反饋。
據證券時報記者獲得的最新版《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修訂版征求意見稿)來看,評級內容包括信托公司黨建·社會責任與信托文化、資本實力、風險管理能力、服務與發展能力四個方面。
信托公司行業評級體系在原體系四個板塊十一項指標的基礎上,刪除了信托項目正常清算率指標,增加了黨建與公司治理、服務實體經濟規模占比、慈善信托、風險項目規模占比、信用風險資產撥備覆蓋率、自律檢查中非現場檢查占比、信息科技投入占比七個新指標,形成了四個板塊十七項指標的新評級體系。同時對個別保留的原指標公式進行了更新,對各指標所占分值,部分指標的基礎值和目標值進行了初步測算設置。
另有信托公司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新的評級體系將于下一年度正式實施,屆時評出2023年信托行業評級結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