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康旭陽 實習生 張瑩瑩 唐小宇
愛寵離世,除了告別外,你還可以選擇花錢“復活”它。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國內有公司提供寵物克隆服務,成功克隆一只寵物需花費10萬至20萬元。寵物本體與克隆體無論外貌、身體結構還是一些生活習性,可能高度相似。
寵物克隆究竟靠譜嗎?律師表示,目前我國法律對此沒有明文規定,但客觀上可能存在倫理道德風險,而且高額的服務費用還可能帶來一系列民事糾紛。
寵物行業相關人士則認為,克隆寵物技術目前仍存在很多限制和不確定性。未來,如果寵物克隆技術能夠不斷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或許能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推廣。
克隆技術讓愛寵“復活”
上海一位女士曾通過克隆讓愛犬“重生”。
據報道,該女士的寵物狗是因吃雞肉噎到意外去世的。由于愛犬陪伴自己多年,該女士選擇花費25萬元克隆寵物。
極目新聞記者在網上搜索“寵物克隆”,看到大量相關廣告。北京某寵物克隆公司介紹稱,克隆技術只需要從原生寵物身上提取一小塊皮膚組織,通過細胞培養建系后,選擇其中一個細胞作為供體細胞。將該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通過微電流與去除了細胞的卵細胞合二為一,促使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再植入代孕動物子宮中使其懷孕,便可產下與原生寵物基因相同的克隆動物。
能否克隆成功的關鍵在于建系。上述公司郭先生介紹,把寵物的皮膚組織建立體細胞的過程叫做建系,“只要能建系成功,克隆就是時間問題。”而建系的成功率則和寵物年齡有關。活體寵物的建系成功率一般為80%-95%,剛去世的寵物也可以取皮膚組織,成功率60%-80%,“但也得看死亡原因,如果是年齡小意外死亡,要比年齡大病死的成功率高。總之,越年輕、身體越健康,建系成功率越高!
另一家寵物克隆公司的胡先生也表示,最好是趁寵物還活著的時候取皮膚組織,一次沒能建系成功,還可以再取兩次、三次,如果等死亡后再取就只有一次機會了。
胡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考慮到克隆成功率的問題,一般會建議客戶在寵物身體健康的時候,就先取樣把細胞保存下來!拔覀兲峁┘毎4娣⻊,可以存十多年!
克隆一條寵物狗至少需10萬元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克隆寵物狗不受品種限制,至少需花費10萬元,主要涉及取樣費、細胞保存費和克隆費。
上述胡先生介紹,克隆寵物技術要求較高,服務周期也長,所以價格會比較貴,“成功克隆出一條寵物狗,最快需要一年。”
克隆出的寵物,與原寵物的相似度究竟有多少?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有公司打出了“90%的復刻率”的宣傳語。
“基因完全相同。我們會提供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基因鑒定書,外貌和性格也基本上一樣。”胡先生說,根據目前已經克隆成功的客戶案例來看,克隆出的寵物和原寵物花色幾乎一樣,還會保留原寵物的生活習性,“我們做了很多調查,很多客戶反映克隆的貓咪對以前的東西不陌生,生活習慣也差不多,相處起來有熟悉的感覺!
克隆出來的寵物存活率高嗎?
“我們做了大量實驗驗證,克隆寵物身體狀況是沒有問題的,和正常繁育的寵物一樣!焙壬f,克隆前雙方會簽署合同,約定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有一年質保期,期間寵物非傳染病及意外因素死亡的,都可以包賠,即重新克隆一只!
不過,智寵科技創始人、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寵物分會副秘書長范志聰認為,寵物克隆存在一定風險。例如克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胚胎發育異常、染色體異常等問題,這些都會對母體和克隆體的健康產生影響。另外,即使成功克隆出一個和原始個體基因相同的克隆體,其基因表達也會受到生長環境、經歷等影響,因此克隆體并不是完全還原的。
選擇寵物克隆服務需謹慎
有媒體曾就“你會克隆去世的寵物嗎”進行網絡調查,10萬人參與投票,其中2.6萬余人選擇“會”或“經濟條件允許就會”。也有“鏟屎官”無法接受。
武漢90后市民鐘莉告訴記者,去年陪伴了自己6年的狗狗意外離世,“當時有去做克隆的沖動,冷靜下來后還是決定算了!彼f,克隆并非復活,新的寵物不會有原來的記憶,“它不能成為離世寵物的替代品,我的那份愛也無法替代!
社交平臺上,還有不少網友對寵物克隆的合法性提出質疑。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對記者表示,對于寵物克隆的合法性問題,目前我國法律沒有相關明文規定。根據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原則,克隆寵物并不違法。但在客觀上可能帶來倫理道德風險,而且高額的服務費用還可能帶來一系列民事糾紛。
付建表示,首先是技術問題。所有克隆技術都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如果消費者認為克隆體未達到自己的期望,可能會引發民事糾紛,而且在舉證上也存在諸多難題。如果寵物克隆商業化,在監管無法全面覆蓋的情況下,還會衍生諸多黑色產業。他認為,由于克隆技術不能完全保證克隆寵物與本體完全相同,并且價格昂貴,寵物主人應該在充分考慮自身承受能力以及對克隆寵物存在差異性的容忍范圍內,理性選擇。
范志聰也表示,當前克隆寵物技術雖然已經比較成熟,但仍然存在著很多限制和不確定性,消費者對其接受度和需求不是特別高,因此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未來,如果寵物克隆技術能夠不斷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或許能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推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