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佳文
視頻剪輯 王佳文
通訊員 張宏 張杏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近日,在湖北省來鳳縣的“湖北楊梅第一鄉”——三胡鄉,1.4萬畝楊梅樹鮮艷欲滴、綴滿枝頭。村民們正忙著采摘供應市場,不少游客也“聞梅”而至,品嘗才下枝頭的鮮味。
“湖北楊梅第一鄉”的楊梅成熟,喜迎豐收
6月27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了三胡鄉,可以看到不少居民的家門口擺放著一筐筐鮮翠欲滴的楊梅。這一顆顆楊梅碩大飽滿,咬上一口汁水四濺、口齒留香,吸引了不少過路人駐足購買。據了解,現在三胡鄉當地售賣的楊梅平均價格在5-6元每斤,而在市場上楊梅的價格則普遍在10元每斤以上。“今年端午過后,三胡鄉的楊梅會分早中晚三個批次在一個月內陸續上市,這一個月就是楊梅的最佳賞味期。”三胡鄉副鄉長劉曲告訴記者,今年三胡鄉的楊梅迎來豐收,不僅產量大而且質量高,歡迎各地游客前來品嘗。
三胡鄉種植楊梅的習慣自古有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三胡鄉開始著力發展楊梅種植產業。目前有楊梅果園約一萬四千多畝,主要品種有從江浙地區引進的“東魁”楊梅和三胡本地品種“炭梅”,兩個品種各有風味。劉曲介紹說,楊梅是一種害怕潮濕的果樹,而三胡鄉去年雨水較少,今年以來大部分時間也天氣晴好,這讓三胡鄉的楊梅生長旺盛、產量攀升,同時楊梅的甜度也有提升,品質普遍較好。今年三胡鄉楊梅迎來產量、質量雙豐收。
“楊梅的品質怎么樣,大部分果園還是在看天吃飯,三胡鄉現在正在尋找改變現狀的辦法。”劉曲表示,去年三胡鄉爭取到資金300萬元,在石橋村投資打造了近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智能培管大棚。在這片智能培管大棚,不僅減少了外部氣候對楊梅生長的影響和病蟲害,同時智能溫控、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等先進農業技術也得到運用,促進楊梅品質提升。未來,三胡鄉計劃擴大智能培管大棚規模,讓三胡鄉能夠穩定出產標準化的高品質楊梅。
位于黃柏園村1200多歲高齡的楊梅古樹
6月27日下午,一陣洪亮的祈福辭朗誦聲響徹黃柏園村楊梅古寨的山野,1200歲高齡的楊梅古樹下煙霧繚繞,數名身著土家服飾的村民正在村干部李波的帶領下進行當地傳統的祭樹儀式。據李波介紹,楊梅古樹頑強的生命力讓此處的先民認為楊梅古樹有靈力,便通過祭祀楊梅古樹來祈福,這項習俗古已有之,并在當地傳承至今。
目前,黃柏園村有百年以上古楊梅樹100余棵,并建成了以楊梅古樹和吊腳樓古院落為主要游覽項目的AAAA級旅游景區楊梅古寨,形成了一條的旅游產業鏈。除了旅游觀光,古樹楊梅制品也是當地一大特色。“楊梅古樹歷史悠久,每一棵樹果子的口味都獨具一格,不同于普通楊梅。”李波說,“村民們相信,珍貴的古樹楊梅制成的酸梅湯和楊梅酒有著奇特的功效。”
相傳1200年前,來鳳縣內有一只鳳凰因受傷落在了現在三胡鄉的位置,有一位好心的巴王前來救助了受傷的鳳凰,助其重返天空。數年后,來鳳遭遇大旱,知恩圖報的鳳凰回到了這里,并將自己的鮮血化作雨水灑落此處,解決了旱情,而當年此地成熟的楊梅汁水鮮紅,宛如鳳凰的鮮血。
依托這個古老而浪漫的傳說,三胡鄉正在打造“鳳血楊梅”品牌,對三胡鄉出產的楊梅將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質量、統一價格售賣,實現楊梅銷量的增長和楊梅種植戶增收。“目前,三胡鄉楊梅的銷售渠道還是以村民自售和承包商采購為主。”副鄉長劉曲說,“三胡鄉正在計劃建設楊梅深度加工產業鏈,將工廠建在原產地,通過楊梅果汁、楊梅果丹等產品,把鳳血楊梅銷往全國各地。”
6月30日,三胡鄉將舉行來鳳縣2023年楊梅文化旅游節,屆時,“鳳血楊梅”品牌將會在本次楊梅節上正式上線,三胡鄉楊梅將以同一張名片走向市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