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又層出不窮,連鎖超市正面臨極大的挑戰。超市行業并未停止持續創新與探索的步伐,并通過拓展增設場景,與消費者用戶加深鏈接等,嘗試與消費者產生更新的互動,也為業績增長創造更多可能性。
中國夜間消費約占總體零售額的六成,北京商超企業開始掘金夜間經濟。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接連走訪觀察到,北京商超在下午至晚間推出“夜”消費活動。例如,推出定時打折商品、自助餐等,吸引年輕客流到店。同時,夜間銷售也撐起超市門店業績。18-20點是超市門店的銷售小高峰,尤其外賣類訂單數量看漲。新型體驗式消費、即時零售等多種新業態融合發展,使本地消費供給的種類和質量不斷提升,更好滿足市民夜間消費需求,進而促進本地實體經濟繁榮。夜間經濟應該考慮區域特色,實現多業態融合,促進消費整體增長。
商超夜晚升騰“煙火氣”
“休息日傍晚,每天會有四五十位顧客到店體驗嗨吃嘉年華的自助餐,這也直接拉動了晚間時段內到店客流增長”,物美超市惠新店總經理張傳濤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自入夏以來,物美超市在北京市內門店輪流舉辦嗨吃嘉年華活動。不過,嗨吃嘉年華的開始時間從白天改為晚上。據介紹,該門店的嗨吃嘉年華活動將開展至8月底。嗨吃嘉年華自助餐的開場時間為17點30分至20點30分,分為兩場,可食用餐品超數十種,包含榴蓮、小龍蝦、壽司、甜品、果汁飲料、冰激凌、啤酒等。
在走訪中,20點30分,物美超市惠新店依然有到場顧客購買商品,對自助餐的形式感到好奇,并向門店顧客咨詢參與方式。
堂食為門店帶去不少流量,華冠超市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發力夜間消費方面,超市內舉辦夜場舉行打折促銷活動,餐飲、零售均參與到促銷活動中。另外,場內的啤酒花園業務營業至凌晨2點,每周末18點后舉行夜市促銷活動、兒童娛樂體驗活動等。
據物美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嗨吃嘉年華活動將拓展至華北、華東等地區,全國80家門店參與。嗨吃嘉年華夜場活動還將組織品牌商品特賣集市、時令果蔬特賣集市、游戲互動/表白打卡、新注冊好禮發放等多個活動。
另外,晚間的折扣活動,也為超市門店吸引不少消費者。永輝超市(601933)相關負責人提到,公司強調不賣隔夜肉,18點后,豬肉將根據售賣情況打折銷售。
夜間消費訂單增速快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部分超市發現,晚間,不少超市客流較多,部分超市會出現結賬排隊的現象。張傳濤表示,18點后是門店經營的晚高峰,尤其工作日,期間到店顧客、線上訂單均會出現高點。
一位超市收銀人員表示,19點以后,店內顧客漸漸地就多了起來,這也是一天經營中遇到的較大客流,許多市民把超市當成了夜間休閑的好去處,既“消了食兒”,又能買到實惠的商品。這帶動了超市銷量。
華冠超市相關負責人透露,夏季以來,18點后,門店的客流量與銷售額均有所增長,預期銷售額增幅約15%。即時配送訂單也在晚間出現下單高峰,其中,餐飲類外賣訂單增長更多。
值得關注的是,社交、體驗類的活動更吸引消費者。華冠超市上述負責人指出,到場顧客更青睞啤酒花園、創意市集、電影院、電玩城等活動內容,參與的消費者多為年輕或家庭式客層,消費客單價在80元以上。
今年3月以來,借勢夜經濟,實體店生意進一步向好。美團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平臺上夜間(18點至次日6點)到店餐飲訂單量同比增長66%。在即時零售、社區電商等新業態助力下,線上夜間消費同樣火熱,超市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48%,商場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51%。調研數據顯示,65.7%的消費者會通過線上渠道進行夜間消費,包括線上點外賣,看劇、刷短視頻、玩游戲等夜間線上文娛活動。線上新業態和居民夜間消費需求“相互成就”,給商家帶來了生意“新增量”。
多業態融合促增長
對于超市而言,線下店是最大的消費入口。夜經濟升溫,新型體驗式消費、即時零售等多種新業態融合發展,使本地消費供給的種類和質量不斷提升,更好滿足市民夜間消費需求,進而促進本地實體業的繁榮。
“夜經濟的繁榮能夠為城市帶來持續的消費需求,促進商業活動和服務業的發展,增加城市吸引力”,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表示。他認為,夜間經濟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消費,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夜間經濟應該考慮區域特色,實現多業態融合,促進消費整體增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夜市經濟發展的機遇在于當下政策面和社會氛圍的合力推動,行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企業構建夜市消費場景,延長了消費時間、擴大了消費場景、活躍了消費氛圍,是推動經濟復蘇、市場回暖的有力舉措。“基于這些變化,消費新‘夜’態需要針對客群變化和消費潮流、消費心理變化,對引流IP、消費內容、營銷推廣活動等進行綜合性加速升級,以提升與消費變化的匹配度。而創新打造消費新場景也成為推動新消費和夜經濟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比如購物中心創新夜市場景、老街區恢復傳統夜市、文創街區增加演藝活動以吸引客流等。”柏文喜說。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