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囤鹽”突然間成為了一個熱搜詞。
記者查看盒馬等多個生鮮電商平臺發現,低鈉鹽、無碘鹽顯示“缺貨”、“補貨中”。京東七鮮超市提供的數據據顯示,無碘鹽從22日至今銷量環比增長208%,碘鹽銷量增長149%。
不僅如此,A股市場上的鹽業股也表現強勁,其中江鹽集團的股價連續3天漲停。有投資者在江鹽集團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就其鹽品來源、后期會否被核廢水污染及銷售市場發問。江鹽集團回應稱,公司關注到市場關于日本核廢水排海的相關報道。公司食鹽產品主要以自采井礦鹽為基礎生產,鹽鹵精華源自封存于千米的地下,遠離污染,保存著最初的純凈品質,關于公司的業務情況請參閱定期報告等公開披露文件。
出現上述現象的起因是,日本在24日宣布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部分海外市場出現食鹽搶購現象,一些消費者也對日本核污水排海對國內食鹽供應安全的影響心存擔憂。據相關報道,近日韓國海鹽需求量激增,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韓國政府向市場投放儲備海鹽,以應對海鹽市場的波動。
食鹽作為一種特殊食品,國家對食鹽質量的檢測有著嚴格、完善的標準體系。其中,海鹽以海水(北方有的是用地下鹵水)為原料,天然日曬而成,不添加化學物質,保留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鈣、鎂、鉀等元素。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原鹽產能和產量最大的國家,鹽產區分為海鹽產區、井鹽產區、湖鹽產區。2022年,我國原鹽產能達11585萬噸,產量達8390萬噸;2022年全國原鹽表觀消費量達到5830萬噸,消費結構燒堿51.86%,純堿36.85%,其他11.29%;出口原鹽71.3萬噸,進口942.5萬噸。原鹽消費去向中,70%左右的原鹽用于鹽化工,其余則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總體上,現有食鹽產能大于消費需求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
據廣東鹽業集團負責人公開介紹,目前,省、市兩級食鹽政府儲備量和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共10.8萬噸,百分百覆蓋全省各市縣行政區域,能迅速及時響應,保障食鹽充足供應。市民不必恐慌,更不必效仿“囤鹽”。“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國家及廣東省環保部門公布的海水水質信息,對廣東海水定期進行放射性元素送檢,并嚴密監控鹽產品是否受污染的情況,保障廣東鹽業食鹽產品的質量安全及供應安全。”
此外,福州發布微博消息,受“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消息影響,福州有些市民搶購食用鹽,目前永輝部分門店出現食鹽搶購情況,樸樸、永輝生活食鹽賣斷貨。對此,福州市商務局提醒,將繼續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食用鹽貨源充足,市民按需理性購買,不信謠、不傳謠。
針對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日前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于歷年漲落范圍內。
目前,國家正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后續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國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
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海關總署將持續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況,視情動態調整有關監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對我國民健康、食品安全帶來的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