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自主可控政策進一步加碼,持續推進產業鏈核心技術及產品國產率不斷提升。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再發布5項稅收優惠政策,強調科研機構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而且為引導企業加大設備、器具投資力度,對企業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國內部分機構投資者認為,從股票市場投資的角度看,安全與自主可控的覆蓋面必然會越來越廣,因此,長期看這方面的投資機會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而站在更高的層面看,投資者需要以安全與發展并重的思路把所有重要的行業重新梳理一遍,從中尋找新的、重大的投資機會。
財稅優惠政策再出手,國產設備支持政策加碼
近日(9月4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再發布5項稅收優惠政策,延續實施一批支持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且科研機構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
其中,《關于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關于繼續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關于研發機構采購設備增值稅政策的公告》等多項通知,延續實施一批支持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相關政策執行至2027年年底。
公告文件中表示,為引導企業加大設備、器具投資力度,對企業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而且為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繼續對內資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
稅費優惠政策是財稅支持科技企業發展政策的重要一環。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費減免為例,僅今年7月,全國就有超過30萬家企業享受到了這一政策紅利。而科研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更是激發了市場對于國產替代進程加快的強烈預期。
此外,在一些細分領域,國產扶持政策也在進一步出臺。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主要目標到2023—2024年,機械行業運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斷增強。而在芯片領域,華為Mate 60低調回歸,國產芯片產業鏈迎來重大機遇,更多更重磅的支持國產替代方案在被行業人士翹首以待。
安全與自主可控成為重要投資趨勢,機會越來越多
鴻道投資公司投資總監孫建冬表示,股票投資需要在投資方向上順大勢,逆小勢,按照安全與自主可控的長線趨勢去布局,把握好投資節奏。9月有機會基于中長期趨勢,加大對安全與自主可控方向的布局力度。
孫建冬認為,未來三年,全面、深刻、準確地理解中央提出的安全與發展并重的含義是做好股票投資的關鍵。安全與自主可控不僅是應對百年未有大變局長期努力的方向,從股票市場投資的角度看,安全與自主可控的覆蓋面必然會越來越廣,因此,長期看這方面的投資機會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孫建冬表示,從美方高層訪問中國之后,分析美方出牌的角度,下一個階段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會進一步加碼,TMT領域的一些優質標的既受益于越來越緊迫的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內在推動,同時也受益于Open AI改變商業模式和生產流程的歷史性變革的趨勢推動。站在更高的層面看,投資者需要以安全與發展并重的思路把所有重要的行業重新梳理一遍,從中尋找新的、重大的投資機會。
當前,在資本市場上,受華為Mate60 Pro手機機新品發售刺激,帶動消費電子與芯片板塊漲幅較大,相關半導體主題基金連續多日成交規模居前,凈值也紛紛迎來上漲。當前,除了寬基指數,半導體指數基金已經成為規模最大的主題式股票型ETF,其中規模最大的芯片ETF資金規模已經近250億元,買入者當中不乏機構投資者身影。毫無疑問,半導體大漲背后主要大邏輯與國產替代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新手機問世后,帶來了國產替代的市場信心明顯增強,更重要的是經濟政策預期和市場反饋之間鏈路得到進一步驗證。致順投資首席投資官劉宏認為,現階段資本市場的超預期,必將來自政策的超預期。而由于投資者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信心低迷,要從根本上重拾信心,單靠政策預期和政策出臺可能很難扭轉,最終還是要通過政策落地效果驗證來實現。
劉宏指出,對于截至目前出臺的多項政策措施是否有效,投資者之間仍然存在分歧。體現到資本市場策略層面,在政策預期和政策落地期間,市場仍然是存量資金的反復博弈。直至政策效果顯現之后,增量資金可能才會實質性入場。本次底部之后,市場顯著向下的風險消失,現處于“靜待次第花開”的初期階段。
校對:王錦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