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長假之后,多家A股上市豬企披露了9月份銷售情況,總體呈現“價減量增”,經營和收入保持了相對穩定。
不過,豬價的低迷也給了消費者繼續享受“豬肉自由”的實惠。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四季度處于傳統的消費旺季,生豬市場供需或趨于改善,有利于豬價走強。但鑒于整體供需格局仍顯寬松,豬價亦難有太高的上行空間。
多家上市豬企9月銷售數據出爐:總體“價減量增”
近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持續承壓,從價格層面給一些豬企的經營帶來一定壓力。
根據近日一些A股上市豬企披露的數據,相關企業今年9月份生豬售價普遍出現下滑。
比如10月9日晚間,上市龍頭豬企牧原股份(002714)披露的2023年9月生豬銷售簡報顯示,2023年9月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同比和環比均下滑,當月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15.82元/公斤,比2023年8月的16.35元/公斤下降3.24%。2022年9月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則為23.06元/公斤。
另一家龍頭企業溫氏股份(300498)披露的2023年9月份主產品銷售情況簡報顯示,公司2023年9月毛豬銷售均價16.22元/公斤,環比下降3.68%,同比下降32.11%。
其他上市豬企的生豬售價普遍也現下滑。大北農(002385)近日披露的生豬銷售情況簡報顯示,2023年9月公司育肥豬銷售均價為15.93元/公斤,2022年9月則為23.40元/公斤;天邦食品2023年9月商品肥豬均價為16.45元/公斤,2022年9月為23.90元/公斤;神農集團2023年9月商品豬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商品豬銷售均價15.76元/公斤,比2023年8月份下降4.60%,較2022年9月的23.52元/公斤的銷售均價明顯下滑。
不過,豬企生豬銷量的普遍增長,很大程度抵消了豬價大幅下滑對企業收入帶來的影響,在銷量增長的推動下,上市豬企收入下降的幅度明顯小于豬價的跌幅,部分豬企9月銷售收入甚至同比出現增長,行業整體經營總體保持了穩定。
比如牧原股份2023年9月銷售生豬537.3萬頭,較2022年9月446.2萬頭的生豬銷量增長超過兩成。在銷量增長的對沖下,公司2023年9月生豬銷售收入達98.7億元,同比下滑約17.47%,收入下滑幅度明顯小于同期豬價下跌的幅度。2023年1月至9月,牧原股份生豬銷售收入合計達807.19億元,甚至超過2022年1月至9月合計768.09億元的生豬銷售收入。
溫氏股份2023年9月肉豬銷售收入為43.69億元,僅比2022年9月的46.12億元的銷售收入下降約5.27%,也明顯小于同期豬價的跌幅。溫氏股份2023年9月肉豬銷量達226.49萬頭,2022年9月則僅為158.44萬頭。
由于銷量的大幅增長,唐人神(002567)今年9月的生豬銷售收入甚至出現明顯增長,公司2023年9月生豬銷量37.77萬頭,同比上升83.44%,環比上升37.30%;銷售收入合計約6.54億元,同比上升25.30%,環比上升46.78%。
其他豬企方面,大北農2023年9月控股公司和參股公司生豬銷售數量合計達49.81萬頭,其中控股公司生豬銷售數量31.17萬頭,環比增長6.86%,同比增長29.50%,參股公司生豬銷售數量為18.64萬頭,環比增長17.16%,同比增長9.84%。
天邦食品披露的銷售情況簡報顯示,2023年9月銷售商品豬48.67萬頭,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三成。資料顯示,天邦食品2022年9月銷售商品豬36.89萬頭。
神農集團2023年9月銷售生豬16.37萬頭,銷量較上年同期翻倍還不止。神農集團2022年9月銷售生豬6.08萬頭。在生豬銷量大幅增長的推動下,神農集團今年9月生豬銷售收入達3.1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約七成。
立華股份2023年9月肉豬銷量7.67萬頭,較2022年9月的5.9萬頭的肉豬銷量增長30%。
豬價低迷之下居民“豬肉自由”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持續承壓的另一面,則是給居民消費帶來的實惠。
豬肉是我國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消費量最大的主要肉類之一,豬價的低迷和豬企供應量的增大,一方面利于我國消費物價水平總體保持穩定,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享受到“豬肉自由”,不需要因為豬肉價格的高企轉而消費雞肉、牛肉等替代肉類品種。
記者觀察深圳地區豬肉價格發現,目前不同市場、不同品類、不同品牌的豬肉價格差異其實較大,但均較歷史高位便宜不少。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深圳地區零售渠道普通豬肉每斤報價普遍在10元至30元之間,一些諸如土豬肉、黑豬肉之類的豬肉報價每斤超過30元。10月9日,記者在深圳一社區超市的廣告牌上看到,該超市鮮上肉的促銷價每斤甚至低于10元,為9.99元。
深圳一社區超市的豬肉銷售區。胡華雄/攝
四季度生豬市場供需或趨于改善
對于當前影響豬價的因素和未來一段時期豬價的走勢,國信期貨農產品(000061)分析師覃多貴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總體來說,當前豬價偏弱主要還是供應偏多所致。根據生豬的生長規律,當前肉豬理論出欄量與10個月前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緊密相關。由于2022年四季度正是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高峰,這意味著9、10月份肉豬出欄量本身就處于最大的時間段;同時,7月底、8月初豬價上漲時,部分養殖戶開始買入大場的標豬進行二次育肥,這批二次育肥的豬在9月下半段及10月初亦開始出欄,從而形成了額外的供應壓力。
覃多貴認為,根據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布的能繁母豬存欄數據,2022年1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高峰4390萬頭,之后逐漸下降,到8月底降至4241萬頭,較高峰時減少3.4%,但亦較正常保有量4100萬頭的水平高出約3.4%。因此,肉豬供應在10月達到最大,此后會有所減少,加上四季度處于傳統的消費旺季,生豬市場供需或趨于改善,有利于豬價走強。但鑒于整體供需格局仍顯寬松,豬價亦難有太高的上行空間。
校對:廖勝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