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8日,香港金管局舉辦國際金融領袖峰會,參與峰會的機構涵蓋銀行、證券、資產管理、主權財富基金、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等各個金融界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峰會規模明顯擴大,根據香港金管局披露的峰會日程,摩根士丹利、高盛、黑石、花旗集團等美國華爾街重量級的金融機構,將派出董事長或行政總裁等高層人士參與不同環節的討論。
在今日的主旨演講環節,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表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中國經濟騰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法寶,也必然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而內地的資本市場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并且一直靠著改革開放在不斷的發展壯大。這些年來雙向資本開放的成果非常豐碩。
首先,取消外資持股比例的控制,今年新批準了一家外商獨資的證券公司,三家外商獨資的基金公司,兩家合資基金公司轉為獨資的,以及一家外商獨資期貨公司。截止到目前為止,外商獨資或者合資的證券公司已經達到18家,基金公司達到51家。其他外資機構的申請目前也在依法合規進行審批。
其次,在產品開放上,比如中日ETF互通機制,由雙方分別上市以對方市場ETF為投資標的的基金,具體由雙方基金公司分別通過QDII和QFII機制,設立跨境基金,并將全部或絕大部分基金資產投資于對方市場具有代表性的ETF產品。包括,推動國際指數納A比例不斷提升;拓展境內外ETF互聯互通,持續擴大期貨期權特定品種開放,實現在華外資銀行參與境內國債期貨市場交易,支持香港推出首個A股指數期貨等
第三,跨境投融資更加便利化。包括不斷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2023年3月實施境外上市監管新規,更好支持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健康發展。優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將"滬倫通"機制境內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和德國。放寬合格境外投資者準入條件和擴大投資范圍。允許已獲準進入中國銀行(601988)間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直接投資滬深交易所債券市場。持續完善滬深港通機制,擴大交易標的范圍、優化交易日歷安排,外資參與A股便利性穩步提高。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擴大金融領域的制度性開放,便利跨境投融資,吸引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進一步加強跟境外市場的互聯互通,落實好新的境外上市新規,我們也會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的國際治理,不斷深化資本市場的制度性開放。”王建軍表示。
王建軍進一步指出,中國證監會在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義不容辭。近年來,雙方共同努力出臺了系列措施,推動香港市場的快速發展。比如滬深港通,這是世界金融創新的精彩故事,也是資本市場踐行一國兩制的精彩故事,并且這個故事還在不斷演繹新的篇章。
今年3月份,互聯互通股票標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符合有關條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國公司股票將被納入港股通股票標的。此外,滬股通和深股通股票標的范圍也將擴大至包含符合一定條件的上證A股指數或深證綜合指數成分股。這次擴大之后。滬深港通對三所的市值覆蓋率大幅提升。滬深港通標的對港交所的市值覆蓋率達到81%,對深交所的市值覆蓋率達到86%,對上交所的市值覆蓋率達到91%。
據王建軍介紹,現在內地有近80家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在香港展業,作為他們國際化的根據地,這些措施都極大增強了香港市場的活力和國際競爭力。下一步只要有利于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措施,中國證監會都會全力以赴。首先,認真落實新的上市新規,讓內地企業更加便捷高效的來港上市。第二,進一步深化互聯互通機制,包括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雙方已經達成共識,目前正在對技術規則和監管作出安排,將會盡快推出。
“適時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互聯互通。根據市場發展需要,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及相關股指期權。”王建軍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