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瞬
2023年以來,在外部需求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外貿遭遇階段性壓力,部分外貿重鎮的出口同比出現一定幅度下滑。不過,作為出口規模連續30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的深圳,今年則是上演逆勢增長,在一眾出口型城市中表現“驚艷”。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家深圳公司了解到,今年出口額快速增長。深圳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出口規模達1.8萬億元,增長17.7%。更為關鍵的是,針對歐美等發達市場,深圳出口規模仍在不斷提升。
有分析人士指出,深圳外貿亮點頻頻的背后,離不開深圳多年來的持續性科技創新,尤其是不少龍頭企業依靠強大的產品力不斷進軍歐美等發達市場。深圳大量優勢產品和優勢產業目前在其他生產地尚無法替代,這也是深圳出口逆勢增長的底氣所在。
外貿出口亮點頻頻
“我們公司從去年開始訂單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三季度已經開始逐步恢復,雖然還達不到之前的高峰期,但今年的營收環比一直都是增長的。”深圳一家消費電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隨著公司庫存下降、海外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公司對下半年及明年的市場信心也在迅速恢復。
事實上,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深圳不少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均在快速恢復和增長之中。如主要依靠海外市場的傳音控股,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430.22億元,同比增長約19.40%,歸母凈利潤約38.84億元,同比增長約72.01%。
隨著三季度迎來新機發布潮,加上經濟環境的逐步改善,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消費環境呈現需求反彈趨勢。這對于手機產業鏈聚集的深圳而言顯然是利好。深圳知名手機品牌榮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Counterpoint、Canalys、IDC等數據機構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排名來看,榮耀獲得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第一。“智能手機行業在‘困重山’三年之后,變量已經出現,榮耀率先破局,讓今年三季度成為面向全新創新周期的拐點時刻。”
快速復蘇和快速增長的產業絕不止是手機產業鏈。Wind數據顯示,在439家深圳A股上市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超過20%的達158家,占比約36%。其中,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002594)營收增幅超過50%,凈利潤增幅近130%;AI概念的證通電子(002197)營收增幅達27%,凈利潤增幅達125%;跨境電商品牌賽維時代營收增幅達30%,凈利潤增幅超40%。
作為一個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城市,深圳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1.84萬億元,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1.8萬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5%,增速快于深圳整體7.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規模更是達到1.2萬億元,增長31.9%。
龍頭企業帶頭沖鋒
深圳多個產業鏈企業出口快速恢復,最大亮點莫過于對歐美等發達市場的出口規模仍在快速增長。
深圳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深圳對香港地區、東盟、美國和歐盟等前四大貿易伙伴分別進出口4423.9億元、4376億元、3144.8億元和3119.7億元,分別增長3.3%、7.8%、12.9%和13.3%,合計占比過半,達53.8%。
“深圳整體出口能實現正增長,原因是深圳出口產品結構良好、利潤率比較高,并非只是一些傳統的低端產品,主要是新能源車、充電樁等高附加值產品,其他地方難以大規模替代,這是關鍵。”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吳海峰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針對歐美等發達市場出口逆勢增長的原因也是類似的,大部分深圳產品的市場黏性好和不可替代,發達市場的客戶也有強烈的需求,不像衣服帽子這些傳統產品容易遭遇替代。”
吳海峰進一步表示,深圳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強大,通過芯片、AI大模型、數字化等多重形式對產品進行賦能,產品的用戶體驗也更高,更受客戶青睞。“像東南亞、印度等地是不具備這種產業創新能力的,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就能開始出口到歐美等發達市場,在當地的受歡迎度也很高。”
深圳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深圳機電產品出口占比超七成,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000591)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分別出口496.5億元、131.1億元和22.2億元,分別增長24.1%、432%和21%。
在這一背景下,不少深圳的龍頭企業也開始帶頭“沖鋒”歐美等發達市場。比亞迪在此前的一份投資者關系記錄中也表示:“自2022年在巴黎車展正式宣布進入歐洲乘用車市場以來,比亞迪在一年時間內將5款新能源汽車快速推向19個歐洲國家及地區,涵蓋歐洲汽車前五大國家(德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以及北歐多個區域,累計開店超140家。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截至2023年10月底,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57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累計出口量超23萬輛。未來,比亞迪將持續深耕歐洲市場,為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新能源產品,助力當地綠色轉型。”
華寶新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過去幾年,公司在美國市場銷售主要依靠亞馬遜、品牌官網等線上渠道,隨著美國本地化團隊建設加速,線下渠道業務開展順利,目前已進駐美國前十大知名零售商超4000家店鋪。公司正加大全球線下渠道開拓與能力強化,加快線下渠道的快速鋪設與進店,當前已實現進入全球超8000家線下知名零售商店鋪,預計今年將突破1萬家進店數量,與去年底4000家進店數量相比實現大幅增長。同時,公司將進一步完善集研發創新、生產制造、品牌營銷、零售渠道、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全價值鏈M2C(生產廠家直達消費者)商業模式,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前進行技術儲備,加快新一代產品的推出,提升綜合競爭力。
持續性科技創新
不難發現,深圳出口快速增長并在發達市場持續突破的原因,在于持續性的技術和產品創新。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報告顯示,深圳已連續四次排名第一。作為區域創新高地,深圳這座創新型城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柱。
同時,深圳能夠保持較快的出口增長,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今年7月,深圳發布了《深圳金融支持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指導意見》,其中共有24條舉措支持外貿高質量發展。該文件提到在加大進出口信貸支持方面,鼓勵金融機構抓實抓好外貿領域信貸投放,積極滿足民營、中小微企業外貿融資需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外貿企業發展;創新信貸產品,穩定和擴大重點領域進出口,發展外貿供應鏈金融;培育擴大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融資中的使用。
未來深圳應該如何保持出口的核心競爭力?吳海峰認為:“關鍵是要持續地提升產品的科技能力、創新能力和數字化水平。產品不能被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國家給替代,同時還要不斷優化我們的出口結構,要實現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出口結構,這就是保持產品競爭力永久不衰的關鍵,它是依靠長期投入累積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替代。”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企業在不斷加大出口和繼續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上也有挑戰。傳音控股指出,傳音自創立以來堅持深耕以非洲為代表的全球新興市場,并基于非洲等市場的成功經驗,向全球新興市場拓展。目前傳音全球銷售網絡已覆蓋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在進入眾多語言、文化、習俗、政策法規各異的海外市場,傳音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本地化”,包括陌生的市場環境、用戶的差異化需求等諸多挑戰。
“面對陌生的新興市場,傳音始終堅持‘Glocal’(全球化思維,本地化創新)的發展理念。一方面,在產品、營銷、渠道、業務模式等方面堅持本地化創新,通過洞察當地市場特點和消費者需求,來進行針對性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為用戶提供高度適切其需求的產品;同時在當地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采取適合當地的營銷創新方式。另一方面,傳音深度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重合作共贏、本地化雇傭與企業社會責任。”傳音控股方面表示,“‘本地化’始終是品牌出海打造長期競爭力、突圍制勝的關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