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財經》雜志、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會上表示,2024年中國經濟將會“企穩”。所謂“企穩”,即從明年年初開始,經濟季度年化環比增速較今年第四季度將會出現反彈。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
“穩增長政策和消費持續復蘇會抵消房地產下行的負面影響,同時明年出口也將有所好轉,這些將成為明年經濟溫和復蘇的動力。”汪濤分析:
在政策方面,財政政策將更多發力,預計明年政府財政預算赤字率定在3.5%-3.8%,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至少4萬億元。中央進一步推動化解地方隱性債務,為地方釋放更多財力和穩增長的政策空間。貨幣信貸預計持續寬松,央行可能繼續降息10-20個基點,同時利用降準、MLF等流動性工具來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配合政府債券發行,明年信貸增長將維持在9.5%左右穩健水平,實際信貸條件會有所改善。
在消費方面,得益于經濟活動和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回歸正常,居民收入恢復性增長可能在5%左右。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率會小幅釋放,但明年儲蓄率仍會比較高,超額儲蓄釋放對明年消費增長貢獻在1個百分點左右。在房地產企穩背景之下,消費將會持續復蘇,同比增速因為基數原因較今年稍低,但會在5%以上。
在出口方面,2024年美國經濟增長會放慢,但全球商品進口會回升。隨著全球科技產品周期觸底反彈,預計明年中國出口會有所好轉,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會減弱。
在投資方面,中央政府支持雖然加碼,但明年基建投資增速可能仍將略有放緩,在6%左右。
在通脹方面,預計食品價格隨著豬肉價格企穩反彈,不過消費物價仍會在1%左右,PPI也隨著能源價格企穩而轉正,預期美聯儲明年下半年開始降息,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可能會走弱,人民幣兌美元也因此略有貶值。
汪濤直言,對明年的基準預測不確定性很大,關鍵在于房地產。“預計明年新開工面積下降10%,降幅低于今年和去年,銷售面積和房地產投資下降5%左右,降幅較今年收窄。房地產對GDP增長的拖累程度下降。”她還稱,房地產政策預計將進一步放松,房貸利率會再下調10-20個基點,政府可能會為開發商融資和保交樓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此外,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明年可能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有助支撐房地產投資。
“長期來看,房地產很難像過去20多年那樣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汪濤指出,制造業產業和產品升級換代,新能源發展代表的綠色轉型等,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另外,中國目前并未實現全面就業,如果在2030年之前將目前平均在54歲左右的實際退休年齡延長3年,十年可以增加4000萬勞動力。
不僅如此,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有力貫徹實施已經出臺的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措施,切實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加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政府支出,提高居民長期信心,降低居民部門儲蓄率,有助消費;增強國企效率,遏制國企對資源過度占用,提高投資者信心;吸引外商投資。“中國經濟長期增長仍有空間”。
她特別強調,一方面應該應對結構性調整,推進改革和開放。另一方面要短期穩定房地產市場、穩定經濟增速,使中國經濟長期能夠實現可持續的中速增長。這個十年,中國經濟增速年均仍會在4%以上,中國仍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汪濤:大家好,我叫汪濤。我是瑞銀集團投資銀行的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非常感謝《財經》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今天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們對明年的經濟展望。
2024年我們預計經濟將在房地產下行的大背景下“企穩”。用“企穩”這個詞,是因為從環比來看,預計明年初開始季度年化環比增速較今年第四季度將出現反彈。但是從同比來看,明年增速在4.5%左右,低于今年5%以上增速,因為明年沒有低基數效應。
明年經濟溫和復蘇的動力是什么呢?我們預計穩增長政策的支持和消費持續復蘇會抵消房地產下行的負面影響,同時明年出口也會略有好轉。
明年預測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房地產,我們的基準預測是在相關政策支持下,房地產建設活動降幅有所收窄,預計未來房地產政策進一步放松,房貸利率會再下調10-20個基點,政府可能會為開發商融資和保交樓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明年可能也會取得實質性進展,對于支撐房地產投資會有一些幫助。因此,預測未來幾個月房地產新開工和銷售面積逐漸企穩,環比停止下跌,明年年中起環比會有溫和反彈。預計明年全年新開工面積下降10%,今年下降約25%,去年下降約40%,銷售面積和房地產投資明年會再下降5%左右,跌幅都會比今年小。因此,房地產下行對GDP增長的拖累程度也會降低。
在房地產企穩的背景下,消費應該可以繼續復蘇,但同比增速因為基數原因會比今年低一點,但也會在5%以上。消費復蘇新增長主要得益于經濟活動和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回歸正常,居民收入恢復性增長可能在5%左右。考慮到明年房地產還是會比較疲軟,居民信心不太可能完全得到修復,所以在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率只是會小幅釋放,明年儲蓄率仍然會比較高,超額儲蓄的釋放對明年消費增長貢獻在一個百分點左右。
在政策方面,預計財政政策會發力更多,最近政府宣布增發一萬億人民幣國債,表明財政政策思路似乎有些轉變,比以前更加大了顯性財政支持,預計明年政府財政預算赤字定在3.5%-3.8%,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至少達到4萬億元。同時,我們認為中央會進一步推動化解地方隱性債務,為地方釋放更多財力和穩增長的政策空間。不過房地產持續下行會限制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和財政整體狀況,所以中央政府支持雖然加碼,但我們認為明年基建投資增速可能還是會略有放緩,在6%左右。
在貨幣和信貸政策上,預計會持續寬松,但不會有大動作,預計央行不會有大幅下調政策利率,可能再繼續降息10-20個基點。一是大多數專家并不認為利率過高是目前經濟較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美國利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可能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人民幣也面臨著一定貶值壓力,這限制了央行的降息空間。同時,我們認為央行會利用各種流動性工具,包括降準、MLF等,來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的充裕,來配合政府債券發行的增加,所以我們覺得明年信貸增長會維持在9.5%左右的穩健水平,增速比今年略低,因為債務重組和利率下降,明年用于償付利息部分貸款會低于今年,所以經濟的實際信貸條件會有改善。
在出口方面,盡管瑞銀認為2024年美國經濟增長會放慢,但是全球商品進口會有所回升。隨著全球科技產品周期觸底并且開始反彈,預計明年中國出口會有所好轉,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會減弱,就是說出口會比今年要好。
在通脹方面,我們預計食品價格會隨著豬肉價格企穩反彈有所反彈,不過消費物價仍然會在1%左右,PPI也隨著能源價格企穩而轉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主要還是跟著美元走,我們預期美聯儲明年下半年開始降息,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可能會有所走弱,人民幣兌美元也因此略有貶值。
這是我們對明年的基準預測,預測的不確定性相當大,我們認為明年經濟最大的風險還是在房地產是否可以很快企穩。房地產市場情緒比較脆弱,一方面基本面發生了改變,如中國城鎮化開始放慢,人口開始下降,很多地方存在過度建設,過度供給問題,部分開發商面臨違約風險。這樣房地產會更大拖累經濟增長,抑制制造業投資,抑制地方政府支出,也會影響居民財富,帶來一些負面的財富效應,打擊消費者信心。在這種情景下,即使財政政策加碼,我們認為明年GDP的增速也可達不到3%,人民幣也會帶來更多的貶值壓力。這是一個風險情景,不是基準預測。
從長期來看,即使在基準預測下,我們覺得房地產未來也很難像過去二十多年那樣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而地方政府也再難以像過去十幾年那么依賴土地財政。從長期新房建設和新房需求來說,我們的判斷是從2020年和2021年頂點的每年16億平米的規模,可能下降到8、9億平米規模,所以從長期來看,房地產進入常規狀態,而不是作為巨大引擎和巨大土地財政的發動機地位。那么,支持中國經濟增長長期的動力就會多其他方面,制造業產業和產品升級換代,現在大力推進的綠色轉型,包括新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都會帶來在經濟、能源和交通方面煩人巨大變化,也需要很多投資,可以提高生產力和改善產業、經濟結構,所以增長空間還是有的。
另外,雖然人口老齡化,但中國目前并沒有實現全面就業,還有很多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我們的實際退休年齡平均在54歲,如果在2030年之前延長三年,在這個十年中可以增加4000萬勞動力,長期增長空間還是有的,當然轉型過程可能會比較痛苦。
怎么實現成功轉型,同時能夠維持長期可持續的增長?短期內可能需要穩定房地產,穩定目前的經濟增速,避免出現調整過度對整個經濟體系、對產業以及對金融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應該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促進經濟長期轉型,包括有力貫徹實施已經出臺的很多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措施,切實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同時,在政府支出方面,可以考慮加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支出,包括醫療、養老,可以提高居民長期信心,降低居民部門儲蓄率,也有助于消費。在國企改革方面,要增強國企效率,同時也要遏制國企對資源過度占用,這方面改革有助于提高投資者信心。
最近關于吸引外商投資,擴大開放,在制度上、標準上有各種提法,雖然外商投資今年出現明顯下滑,其中有一些結構性因素,包括產業鏈轉移,勞動力成本上升,但是也有周期性因素,如美元利率上升,使得從外借貸和從外引入私募股權投資的成本較高,過去幾年因為疫情關系,中外交流,企業家和投資者之間的交流和來往受到影響,隨著疫情后正常化,隨著人員交往恢復,相關外商投資也會恢復性增長。
不過長期的挑戰還是巨大的,但中國市場空間很大,即使增長像剛才預測的那樣,明年百分之四點幾的增長,后年4.5%-5%的增長,長期來說,這個十年中國增長還是會年均在4%以上,中國仍然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而且持續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市場,這樣廣大且增長非常快的市場,對投資者和對企業來說,還是有很大吸引力。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應對結構性調整,推進改革和開放。另外一方面,短期穩定中國經濟,使中國經濟在長期能實現可持續的中速增長,對于吸引外資和吸引外國投資者是非常重要的。
好,我今天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