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于12月1日至3日在廣州舉行。
自2013年起,“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走過了整整十年。十年過去,“讀懂中國”對世界而言,依然重要,而且越來越重要。
一方面,當下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600405)和穩定器。
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面臨新的重大變革機遇,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團結還是分裂、和平還是沖突、合作還是對抗已經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要課題。
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中國將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未來向哪個方向發展,會對全球局勢和人類文明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肯定會為世界輿論高度關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中國傳統的理想。
致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賀信向世界宣示了中國主張:“今天,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前途命運和人類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堅定不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310328)、新機遇”,“中國期待同各國攜手努力,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
“和平”“發展”“開放”,這是歷次“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相關活動的高頻詞,從中不難看出中國“不變”的使命。
一是不論世界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變;二是盡管面臨發展環境的變化,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變;三是中國和世界遇到的挑戰在變,但中國致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始終不變。
這樣的中國主張自然會受到世界歡迎,中國的理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
奧地利前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坦言,面對全球性的變革和挑戰,我們沒有辦法獨善其身,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我們是相互聯系的,我們必須尋求鄰居和伙伴的合作。全球化是走出貧困的關鍵,也是我們走向繁榮的關鍵,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沖突不斷加劇的背景下,與會嘉賓期待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的發展繁榮提供新的道路,為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本屆會議上,“展現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彰顯中國方案與中國擔當”,“展示中國風貌和城市價值,全方位展現大灣區蓬勃發展的大美圖景”等成為與會嘉賓熱烈關注和討論的重要內容。這一點并不意外。
因為針對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最迫切問題,中國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新發展理念,在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條件下創造了新質生產力,其探索和實踐都將為世界各國提供參考。
擴大利益匯合點,為全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共同未來,只要世界各國不論大小強弱都咬定這一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就一定是可以實現的愿景。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