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多方權威解讀上海新政!
12月8日,國新辦舉行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華源、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偉,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負責人何曉睿,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朱民出席發布會。
“80條”新政策,有三大突破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從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提升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率先實施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等7個方面提出80條措施,主動全面對接高標準規則,進一步加大壓力測試力度,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這次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范區,是《方案》賦予的重要任務,既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主動作為,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的實際行動,不僅有利于中國自身發展,也將惠及世界。”唐文弘指出,《方案》主要有三方面的新突破:
第一,以更高水平壓力測試推進制度型開放。這次試點主動對接高標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率先構建與之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在貨物貿易領域實現更高水平自由便利,在服務貿易領域深化金融服務等領域開放,在數字貿易領域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在知識產權領域提升全流程保護水平,將有力促進商品、技術、資金、數據等要素跨境自由便利流動,增強對國際商品和資源要素的吸引力,為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
第二,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試推動深層次改革。近年來,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不斷發展演進變化,從關稅、非關稅壁壘等“邊境”規則拓展至更廣泛的“邊境后”規則。這次試點的80條措施中,有一半以上涉及“邊境后”規則,主要包括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實施高水平環境保護措施等方面,通過開展深層次改革創新,為推進國內重點領域改革探索路徑。
第三,以更廣領域試驗探索助力高質量發展。這次試點著重聚焦促進數據跨境流動、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培育貿易新模式新業態、推進貿易數字化、優化貿易管理方式等重點問題,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大膽探索,這將有利于打通前后端、上下游、各環節,實現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賦能高質量發展。
吸引更多長期資本在滬展業
在此次《方案》中,擴大金融服務開放是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朱民指出,上海商務委員會未來將結合《方案》落實,進一步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化服務能力,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在滬開展業務。
具體來看,《方案》對金融服務擴大開放的安排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拓寬數字金融服務在國際經貿往來中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加強前沿技術在電子支付、跨境資產管理等領域的具體運用,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貿易領域的應用場景。加強金融數據要素的價值實現,在國家數據傳輸安全管理框架下開展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內外資金融機構在滬開展集團化協同經營提供便利。
二是助力經營主體提升統籌配置境內外資金的能力。通過優化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政策、提升自由貿易賬戶系統功能,進一步優化上海總部經濟跨境投融資服務水平。支持金融機構進一步對標國際慣例,在金融監管部門指導下探索放寬非居民并購貸款限制,為各類主體開展“走出去”和“引進來”業務提供更有競爭力的金融服務。
三是提升上海金融市場和產品面向國際的服務水平。主要是建設再保險國際板,實現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項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加大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人民幣計價的跨境資產轉讓品種、開展國際商業保理業務,更好滿足不同類型企業國際市場展業活動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聚焦金融服務關鍵領域,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截至2022年底,上海的服務進出口共實現2454.5億美元,占全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29.5%。
華源指出,此次《方案》涉及服務貿易的相關部分,內容豐富、開放度高。未來,上海將聚焦關鍵領域,特別是在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和數字貿易三大領域,深度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結合制度型開放的重點,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同時,聚焦產業融合,特別是結合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集聚,上海金融產業發達的特點,進一步深化各項開放措施的落地落實,更好地回應服務貿易領域相關企業的關切;此外,從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增長迅速的實際出發,加快探索《方案》中有關跨境電子支付等多個相關數字規則治理領域的重點任務。
數字貿易業已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增長點,楊正偉表示,《方案》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聚焦數據跨境流動、數字技術應用、數據開放共享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創新,將為大力促進我國數字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數字產業、數字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一是促進數據跨境有序流動。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按照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率先制定重要數據目錄,指導數據處理者開展數據出境風險自評估,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實施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制度,引導企業通過認證提升數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推進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參考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可轉讓記錄示范法,推動電子提單、電子倉單等電子票據應用。開展數字身份互認試點,研究完善接軌國際的數字身份認證制度。支持可信、安全和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建立人工智能技術的倫理道德和治理框架。
三是推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建立健全數據共享機制,支持企業依法依規共享數據,促進大數據創新應用。支持探索開展數據交易服務,創建數據要素流通創新平臺,制定數據、軟件資產登記憑證標準和規則。試點擴大政府數據開放范圍,鼓勵開發以數據集為基礎的產品和服務。
四是加強數字貿易交流合作。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舉辦數字中小企業對話會,搭建中小企業參與數字經濟信息交流平臺。健全數字經濟公平競爭常態化監管制度,促進競爭政策信息和經驗國際交流。
校對:彭其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