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支持,《財經》、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論壇主題為“探尋復雜環境下高水平開放之路”。《財經》雜志總編輯王波明在會上致辭。
王波明指出,45年前的12月有兩個標志性事件:一是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議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緊接著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帶領中國邁進了現代化的大門;二是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同時宣布建立外交關系,同時發表聯合公報,隨后在1979年1月份,鄧小平同志在美國取得重大的訪問成果。
他表示,時隔45年,中國人均GDP從約300-400美金躍升到今年的12000-13000美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今天,我們也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如消費偏弱、預期偏弱、投資包括進出口等出現了一定障礙。如何解決這些困境?王波明認為,唯一的出路還是要堅持改革開放。
“過去40年主動擁抱世界的經驗,讓我們快速擁有了國際市場、國際經驗、國際技術,外企也是我們聯通國際技術趨勢的重要橋梁。”王波明說,在當下脫鉤的時代更應強調開放,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合作,同時要意識到科技技術的日益復雜化和精細化,合作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王波明認為,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企業的未來潛力在海外市場還是巨大的,或許是中國企業破除當前的成本困局,再上一個發展臺階的重要出路。有些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面。對于他們,格外需要一個良好的、可預期的國際環境。
以下為部分致辭實錄:
各位領導來賓,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上午好!
大多數朋友都是從大雪紛飛的北方,來到了火熱如夏的三亞,想必心境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今年對于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三年以來,三亞論壇第一次恢復到了原有的盛況,新老朋友重聚一堂;同時三亞論壇也踏入了一個新的十年,三亞論壇已經成為每年年末備受大家期待的年度盛會。在此,我也要感謝一直支持著它、扶持著它成長壯大的三亞市政府、領導,及各位老朋友們。
就在3天前,是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的45周年。小平正是以再樸實不過的 “實事求是” 四個字,帶領中國邁進了現代化的大門。45年后,中國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新的挑戰和問題。前幾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并沒有諱言困難和挑戰,我想唯有首先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同時追根溯源,找尋其根本,才可能提出真正務實、落地的解決方案。例如民企信心不足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破除圍繞所有制的觀念和理論桎梏,真正從制度上保證對各種所有制的企業一視同仁。
說完了民企,還可以再說說外企,也是事關開放的大局。三亞論壇作為財經雜志在年底的兩個盛會之一,與《財經》年會遙相呼應。在11月的年會上,我重點講了改革是應對當前發展問題的主要出路,今天我就想講講堅持開放,堅持高質量的、真開放的必要性。
今年以來,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還在持續下滑,對于外資向外轉移是趨勢性的,還是策略性的仍有爭論,但我想說的是,過去40年主動擁抱世界的經驗,讓我們快速擁有了國際市場、國際經驗、國際技術,外企也是我們聯通國際技術趨勢的重要橋梁。在當下脫鉤的時代更應該強調開放,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合作。同時要意識到隨著科技技術的日益復雜化和精細化,很少靠一己之力可以完成所有的環節,合作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企業的未來潛力在海外市場還是巨大的,或許也是中國企業破除當前的成本困局,再上一個發展臺階的重要出路。有些企業也已經走在了前面。對于他們,格外需要一個良好的、可預期的國際環境。
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離不開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大國妥善處理各自雙方的關切。前幾天剛剛在百歲過世的基辛格堅信,中美關系能夠發展而不是脫鉤,對全世界都有好處。我想這個認識在當下仍然是無比珍貴的,同時在具體操作中,需要真誠溝通雙方的實際情況與關切,以務實的方法管控危機。
最后,我希望在本次論壇上,也能秉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談真問題,說真話,大家共同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思想討論盛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