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看科技回復了上交所的首輪問詢,重點針對毛利率較高的合理性、募資擴產的必要性、信息豁免披露的依據等問題進行了回復。據了解,思看科技于2023年6月16日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擬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600030)。2023年9月30日,思看科技因財務資料過有效期中止,直至近日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才恢復其發(fā)行上市審核。
思看科技為三維視覺數字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三維視覺數字化產品及系統(tǒng)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手持式和跟蹤式3D視覺數字化產品,以及工業(yè)級自動化3D視覺檢測系統(tǒng),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工程機械等領域。
上市前曾簽對賭協(xié)議
思看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是四位浙江大學的研究生,分別是王江峰、陳尚儉、鄭俊和顧宗華。2015年,四人共同出資800萬元創(chuàng)辦思看有限,是思看科技的前身。
思看科技深耕三維視覺數字化軟硬件專業(yè)領域,目前公司產品主要覆蓋工業(yè)級高精度和專業(yè)級高性價比兩大賽道,涵蓋便攜式3D視覺數字化產品、跟蹤式3D視覺數字化產品、專業(yè)級彩色3D視覺數字化產品和工業(yè)級自動化3D視覺檢測系統(tǒng)等產品。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20至2022年,思看科技營收分別為0.92億元、1.61億元和2.06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50.05%;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27億元、0.64億元和0.7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yè)務毛利率分別為79.19%、77.01%和76.40%,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招股書中展示的行業(yè)平均毛利率在54.83%,相比之下思看科技76.40%的毛利率就顯得高出一截,對此,上交所也進行了問詢,上要求思看科技說明“公司毛利率較高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行業(yè)特點”等問題。
思看科技表示,因公司主要競爭對手未獨立上市,因此相關競爭對手未選取為公司同行業(yè)可比公司;因競爭對手先臨三維在新三板掛牌,因此選取的同行業(yè)可比公司中僅先臨三維與公司存在相近產品,其他同行業(yè)可比公司與公司的產品均存在一定差異,毛利率也存在一定差異。
高毛利率也為思看科技引來了不少投資機會,2022年10月思看科技引入了多個投資方,包括中證投資、湖南電廣傳媒(000917)等,增資價格為166.67元/股,融資1.7億元,投后估值為26.7億元。
但隨之而來的,這些投資方也和思看科技簽下了“對賭協(xié)議”按照要求,如果公司未能于2024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深交所境內大型證券交易所完成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上市,湖南電廣傳媒、中信證券將要求公司回購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份。
目前,王江峰、陳尚儉和鄭俊三人合計持有85.21%的股份,是實際控制人。顧宗華曾是浙大計算機系教師,因后期投身學術無意創(chuàng)業(yè),于2015年底將股份全部轉讓。
2022年,思看科技有超7成的營收來自前三大下游應用領域,分別為汽車制造(40.4%)、工程機械(22.38%)和航空航天(10.23%)。其中,在汽車制造領域,思看科技的產品已進入寶馬、比亞迪(002594)、特斯拉等知名企業(yè),廣泛應用在汽車設計、制造和質檢等階段。
客戶方面,德國的蔡司高慕公司連續(xù)3年都是第一大客戶,其背后的蔡司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光學巨頭。2020-2022年,蔡司高慕分別貢獻了0.06億元、0.13億元和0.16億元的交易額,占比分別為6.49%、8.15%和7.54%。
研發(fā)費用不足
2022年全球三維數字化市場銷售收入約為500.6億元,2027年全球三維數字化產品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增長至120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2%。2022年到2027年間,中國三維數字化產品市場規(guī)模將以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的速度,于2027年達到200.8億元水平。
隨著下游市場需求的提升,三維視覺數字化產品市場高速發(fā)展,吸引了諸多境內外企業(yè)布局相關領域。一方面,ZEISS、HEXAGON等國際工業(yè)測量領域巨頭通過內部培育發(fā)展、并購境內外標的等方式涉足三維視覺數字化領域,參與境內外市場的競爭;另一方面,境內企業(yè)武漢中觀、天遠三維等在三維視覺數字化領域也有較深的布局。
目前國內三維視覺數字化掃描行業(yè)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廠商企業(yè)包括思看科技、形創(chuàng)公司、海克斯康(含武漢中觀)、先臨三維(含天遠三維)和卡爾蔡司(含蔡司高慕),以2022年手持式及跟蹤式通用類三維數字化掃描產品銷售額統(tǒng)計,全球市場排名前五的企業(yè)分別為阿美特克(含形創(chuàng)公司)、思看科技、卡爾蔡司(含蔡司高慕)、海克斯康(含武漢中觀)和先臨三維(含天遠三維),前五大主要企業(yè)市占率總計約30%。其中,思看科技和先臨三維作為中國企業(yè)在全球市場排名靠前,在2022年全球手持式及跟蹤式通用類三維視覺數字化產品市場銷售份額占有率分別為3.3%和1.7%。
思看科技稱自己為國內第一,但是卻缺乏詳細數據,因此也引起了上交所的問詢。對于這一問題,思看科技僅僅公布了相關文件,表示據中國儀器儀表行業(yè)協(xié)會出具證明文件,在工業(yè)級領域,2021年公司主營產品手持式激光三維掃描儀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思看科技的研發(fā)費用在行業(yè)內卻處于較低區(qū)間。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公司研發(fā)費用投入分別為1379.24萬元、2331.77萬元和3672.15萬元,研發(fā)費用率分別為15.07%、14.48%和17.82%。同期,行業(yè)研發(fā)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5.91%、18.31%、19.68%。
對此,思看科技稱,公司為非上市公司,資金實力相對較弱。并提出,未來隨著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投入,公司研發(fā)費用率預計將進一步提升。
在一眾競爭對手中,蔡司即是思看科技的大客戶,也是其供應商。思看科技以ODM模式向高慕光學銷售公司研發(fā)、生產的便攜式3D掃描儀及相關配套硬件產品(不含向蔡司高慕采購的通用3D分析對比軟件),向蔡司高慕采購與公司三維視覺數字化產品配套使用的GOMInspectProfessional等通用3D分析對比軟件均銷售給其他第三方客戶。
招股書顯示,德國的蔡司高慕公司連續(xù)3年都是第一大客戶,其背后的蔡司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光學巨頭。2020-2022年,蔡司高慕分別貢獻了0.06億元、0.13億元和0.16億元的交易額,占比分別為6.49%、8.15%和7.54%。
研發(fā)費用低于行業(yè)平均的情況下,此次思看科技IPO募資8.51億元,還要將其中接近半數的3.43億元用于研發(fā)中心及總部大樓建設項目,僅1.97億元用于3D視覺數字化產品及自動化檢測系統(tǒng)產能擴充項目也讓外界產生了質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