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深圳市分行/供圖 陳錦興/制圖 |
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張艷芬
近日,記者從建行深圳市分行獲得的一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該分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達835億元,較年初新增339億元,增幅近70%;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為1104億元,較年初新增306億元,增幅近40%。
此前,人行深圳市分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末,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37.8%、17.6%。
盡管上述兩組數據的統計口徑有所差別,但仍能由此看出建行深圳市分行在科技金融業務布局上的市場地位與競爭優勢。實際上,據記者了解,在建行體系內,該分行的科技金融業務占比增量排名第一,而在深圳區域,建行的科技金融服務覆蓋了全市場44%的科技企業,領先優勢凸顯。
科技型企業有著自己的生長周期特點,建行深圳市分行是如何做到“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呢?從記者采訪獲取的信息來看,建行深圳市分行的“兩手抓”無疑值得業界借鑒:一是打破了傳統線下服務模式,利用數字化手段增強科技客群融資的便捷性和可獲得性,實現精準客戶選擇、精準金融支持、精準風險防控;二是利用金融科技支撐,構建“由點到‘圈鏈’”的服務閉環,實現對科技客群的批量覆蓋和服務。
“圈鏈思維”多點開花
就科技創新來看,深圳一直有著濃厚的氛圍和過硬的資源,目前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逾2萬家、科技企業約3.6萬家。在比亞迪(002594)、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的“頭雁效應”下,深圳的電子信息、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科技產業正在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25.8%,成為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偛课挥谏钲谄荷降谋葋喌,和上下游的眾多中小企業一起,構成了“一產業一客群”的真實寫照。以何種服務場景觸達“一產業一客群”?建行給出的方案是,創新打造“產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數字化平臺”的新金融服務模式,踐行“一平臺一方案”。
其中,“圈鏈思維”成為了破局的關鍵。記者從建行深圳市分行了解到,聚焦“圈”——平臺圈、“鏈”——產業鏈供應鏈,是該分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打法。這個思路也承載著建行深圳市分行對傳統金融的積淀和對新金融的認知。
“傳統金融的做法是,銀行對企業單一項目進行各方面評估,如果項目可行,銀行收取利息和本錢就算完成。新金融的做法則是做‘鏈’,不是單純地評估某個項目,而是對客戶進行整體評估。如果是優質客戶,就用新金融的方法將其上下游打通做‘鏈’,形成資金流、物流、現金流的閉環!苯ㄐ猩钲谑蟹中行虚L李洪茂說。
一個實例也完整地詮釋了“圈鏈思維”下的這種新金融模式。2022年6月,建行深圳市分行設立比亞迪支行,以直營直打的方式聚焦比亞迪及其產業鏈,通過科技金融輸出打通了比亞迪上游采購、下游銷售以及終端車生態等三個鏈條,將服務范圍輸送至產業鏈的“毛細血管”。
具體來看,在上游業務方面,2019年以前比亞迪應付賬款的支付方式以商票為主,但商票客觀存在流通能力較低和融資成本波動大的痛點。對此,建行深圳市分行與比亞迪合作共建“迪鏈”平臺,為其供應鏈上游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管理及融資服務,并引入“E”系列國內保理產品,提升了上游客戶的融資效率。
比亞迪案例,是建行深圳市分行創新服務眾多戰略新興客戶的縮影。實際上,該分行還為華為上游供應商及下游經銷商搭建了“e銷通”+“e點通”+“平臺云貸”的多層次線上化融資方案,成功打通華為全鏈條企業的融資路徑,累計提款超200億元。此外,2023年初,建行與騰訊共建數字化平臺成功投產,為騰訊上游中小微科技企業客戶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渠道。該平臺的系列優勢也獲得了客戶認可,比如融資成本低、放款速度快(可T+0放款)、客戶覆蓋面廣(全國各地供應商均可在線辦理)等。
截至2023年11月末,建行深圳市分行已攜手22家核心企業及其產業鏈開展合作,服務全國鏈條企業超5600戶,余額規模超400億元。
建立技術流評價體系
支撐“圈鏈思維”的關鍵,是科技能力。
科技企業較難獲得與其核心競爭力相匹配的資金支持,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李洪茂看來,科技企業的融資堵點源自于數據缺失!盀槭裁淬y行會不敢貸?一是信息不對稱,銀行看不到企業賺錢的能力;二是掌握不到錢放出去后的流向和企業的生產全過程!崩詈槊J為,科技是唯一的解題方法。
為此,建行高度重視科技能力的建設。新一屆黨委剛成立不足一個月,就啟動了科技金融專項行動!捌渌羞停留在綠色通道快一點、價格優惠一點,疊加投貸聯動的傳統打法時,我們已將打法升級為‘金融+科技賦能’!崩詈槊嬖V記者,這一打法在建行深圳市分行的科技金融業務全流程中非常突出,源頭是對科技企業的認定。
長期以來,無論是戰略新興企業還是中小科創企業,普遍都具有強專業、輕資產、少抵押、高成長、高風險、難評估等特點,其融資痛點與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投放中“重盈收、擔保、抵押”的審批模式存在天然錯配。因此,“不看磚頭,看專利”,也成為建行評價科技企業的基本原則。據記者了解,基于這一原則指引,建行從專利、人才、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等方面建立起技術流評價體系,將通過該評價體系入池的企業分成10個等級,并通過數據篩選剔除一些或因為套取國家政策補貼而數據失實的企業。
據介紹,深圳累計有超16800家高新技術企業被判斷為優質國高企業,建行將其進一步分成小微企業(對應普惠金融)、中型企業、頭部核心企業。目前,建行的技術流評價體系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
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
在建立技術流評價體系的同時,建行還分別契合小微企業、中型企業、大型頭部企業的資金需求和財務特性,開發了不同的數字化平臺。
針對小微企業,建行開發了“科技E貸”平臺,底層邏輯類似建行“惠懂你”APP, 集成了公安、工商、海關、稅務等多維數據,立體式、穿透式地為小微企業進行企業畫像。小微企業只要將自身信息錄入,建行就會實時調用財務、進出口量等數據,及時估算出可授予該企業的信用額度(1000萬元之內),并支持其在線上隨借隨還。多個案例顯示,小微企業通過“科技E貸”拿到一筆利率低至3.6%的信貸,從申請注冊到貸款發放,最快可在8分鐘之內完成。
針對中型企業,建行也利用類似邏輯優化了審批流程和貸款產品,實現10天之內可向通過審批的企業發放1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貸款。
針對華為、比亞迪、優合、欣旺達(300207)等大型頭部企業,建行實施“一企業一平臺”方針,針對每個鏈主企業定制數字化平臺,將其下游企業所有生產數據、財務數據都集成到一個數字化平臺上。
“假設要買一個億的原材料,還需要8000萬資金,可在平臺直接申請貸款支用。上游企業收到款之后發貨,平臺物流跟蹤入庫,入庫加工產品在平臺上也能看得到;下游進貨買產品的時候,也可以在平臺申請貸款,線上支用,下游賣貨之后的資金進賬就可歸還貸款。這樣,我們的平臺就形成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閉環,解決了銀行和企業貸款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崩詈槊f,該平臺的最大意義在于,相關企業的信息流可互相印證。一家企業的上游可能是另外一家企業的下游,在建行打造的數字化平臺上,形成了信息透明、數據更新及時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閉環,解決了大量鏈上企業的貸款問題。
主營進口凍肉業務的優合集團,就是受益于建行數字化平臺的一個例子。記者了解到,進口凍品要100%付款后,國外企業才會裝船發貨。而優合集團缺乏抵押物、貸款高頻但額度小,此前只能拿自有資金或者應付賬款去貸款來支付訂單。據此,建行以優合集團為鏈主,為其量身打造了“優頂特”平臺。目前,只要有訂單,建行就可以秒批貸款幫其付款,從該企業的貨物裝船到海關入關,再到入庫、經銷,建行在數字化平臺上均可全流程監測,高效解決了優合及其上下游產業鏈的資金需求。截至目前,優合集團和上下游企業累計融資已超百億元。
“科技金融,是我們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核心和關鍵。科技金融的蓬勃發展,將有力帶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成為其發展的動力源(600405)泉!崩詈槊f。
建行深圳市分行已以科技金融為驅動,帶動了多項重點業務全面發展。截至目前,該分行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萬億元,2023年新增則雙雙突破千億元,在深圳同業中已形成了“規模最大、效益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市場地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