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全年財政收支情況,還談到2024年財政重點工作、數據資產化、養老金發放、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熱點話題。
2023年,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財政支出持續加力。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增長6.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7.46萬億元,增長5.4%。
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在會上表示,2024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從財政收入來看,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將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財政收入將會繼續恢復性增長。從財政支出來看,將繼續保持必要強度,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將保持一定規模。
2023年財政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
據王東偉介紹,2023年全國財政預算執行呈現出五個特點:
一是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受益于經濟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拉低基數等因素影響,2023年財政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增長6.4%。就地方來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分別增長6.7%、6.9%、10.7%和12%,全國31個省份財政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
二是財政支出持續加力。2023年年初,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為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安排給地方。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3年達到27.46萬億元,增長5.4%。
三是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優化完善。2023年年初及早就明確了延續和優化部分稅費政策,下半年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再延續、優化、完善了一批到期稅費政策。全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的資金規模超過2.2萬億元。
四是專項債政策效能進一步發揮。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是3.8萬億元,優先支持成熟度比較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2023年專項債投資領域擴大到11個,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擴展至15個方面,有力推動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
五是防范風險底線進一步筑牢。一方面,推動制定了一攬子化債方案,抓實抓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風險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2023年轉移支付的規模達到10.29萬億元。
2024年聚焦“七個著力”,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明確部署,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王東偉表示,2024年將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支持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方面用好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推動解決好基礎產品、核心技術、關鍵軟件等方面的難點堵點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業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撬動引導作用,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制造業重點領域,培育產業新賽道。
二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從投資看,要擴大有效益投資。今年將用好相關國債資金,繼續安排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等,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從消費看,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2024年將圍繞居民消費升級方向,推動壯大文化、旅游、教育、養老等新的增長點,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意愿和能力。
三是著力持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支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保障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資金需求,推動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四是著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統籌用好稅費減免、社保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創業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分類分層社會救助保障。同時加強“三保”支出的預算管理和財力下沉,兜牢基層“三保”的底線。
五是著力支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支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將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政策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范圍擴大到全國,實現全覆蓋。
六是著力推進城鄉區域發展。大力推動新型城鎮化,支持地方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一步完善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財稅政策,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的支持力度。
七是著力支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投入力度,完善財稅政策,培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
加強數據資產全流程管理,有序推進數據資產化
近期,財政部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財政部資產管理司司長侯俊明表示,出臺該指導意見,目的是促進數據資產合規高效流通使用,更好釋放數據資產價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侯俊明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數據資產全流程管理。規范數據資產的登記、存儲、使用、披露、處置等環節,構建起清晰、完整的數據資產管理路徑,有序推進數據資產化,更好發揮數據資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是推動數據資產開發利用。鼓勵依法依規推進公共數據資產有效供給,加大數據資產信息的公開和披露力度,提高數據資產流轉透明度。支持在金融、交通、醫療、能源等數據富集行業,探索多樣化的開發利用模式。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各參與方的積極性。
三是確保數據資產合規安全使用。推動加強對數據資產的監測監督,用好先進技術,嚴格防范數據資產泄露、損毀、丟失等管理風險。同時,在數據資產評估、交易等環節,設置合理的程序,嚴防虛增數據資產價值。
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基本養老保險力度
侯俊明表示,為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不斷加大財政補助力度。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約1萬億元,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
二是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2023年全國統籌調劑資金規模達到2716億元,有效解決了地區間養老負擔和基金結余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三是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配合有關部門,規范各地基金收支行為,促進籌資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截至2023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接近6萬億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能夠保證的。”侯俊明說。
侯俊明表示,2024年,財政部將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深入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相關體制機制,管好守好人民群眾的“養老錢”。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健全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36支子基金累計投資477.6億元
王東偉表示,2023年中央財政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支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出臺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完善制造業財政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等支持政策。比如,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保險補償政策,中央財政對投保企業保費的80%給予補貼,累計支持了3萬多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市場應用。
二是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安排30億元支持啟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首批擇優確定了30個試點城市,引導地方加強政策統籌,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三是大力推動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財政獎補政策,到2023年底,帶動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余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萬余家。同時,充分發揮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到去年底,中小基金已累計投資36支子基金,子基金累計投資金額達到477.6億元,其中投資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金額占比達到70%以上。
王東偉表示,2024年,財政部將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帶動引領作用,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的增信撬動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壯大,促進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新賽道加快培育開拓,有力有效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