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外部政策環境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下行周期。面對半導體行業下行周期,企業也難逃業績下滑的命運。
2月28日晚,格科微(688728)發布2023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6.97億元,同比下降20.97%;實現歸母凈利潤5073.21萬元,同比下降88.44%。
盡管業績下滑,但是投資者信心十足,有投資者在格科微股吧中表示,“23年四季度營收14.45億,同比2023年四季度的13.7億,還上升了5%。環比23年三季度的13.9億,也有4%的增長。業績拐點已經可以確認。行業周期也確認回暖。”
業績已連續下降兩年
資料顯示,格科微成立于2003年,總部設于中國上海,主營業務為 CMOS 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芯片的研發、設計、封測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手機,同時廣泛應用于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移動支付、汽車電子等消費電子和工業應用。
格科微2021年8月18日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是趙立新、曹維。
2024年2月28日晚,格科微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6.9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97%;歸母凈利潤5073.2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8.44%;扣非歸母凈利潤6161.1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2.59%。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格科微上市以來業績第一次下滑。
Wind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格科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0.01億元、59.4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58億元、4.39億元。
由此可見,上市近三年,格科微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已經連續下降了兩年。
對于2023年業績的下滑,格科微的解釋是,公司受到地緣政治、全球通脹等多重因素影響,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放緩,手機行業景氣度降低。公司具有傳統優勢的200-800萬像素產品出貨量減少;公司獨有的高像素單芯片集成技術研發成功,自2023年9月起,1300萬及3200萬像素產品已逐步實現量產,5000萬像素產品亦實現小批量出貨,1300萬像素及以上產品出貨量穩步上升,但作為新進入者,公司在定價策略上有所控制,毛利率因此下降。
德邦證券研報認為,格科微2023年“全年營收端同比下降,主要受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放緩、手機行業景氣度降低影響,公司傳統優勢產品出貨減少。公司盈利水平下降,主要系公司高像素產品迭代相關研發費用提升、產線計提折舊以及公司作為新進入者在定價策略上有所控制,毛利率下降影響凈利潤。”
市值較上市首日蒸發逾360億
從公司戰略發展來看,格科微上市之初就開始從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走向Fab-lite(輕晶圓廠模式)。
一般而言,A股大部分的芯片設計公司均為Fabless模式,即使是CIS國內龍頭——韋爾股份(603501)同樣采取Fabless模式。不過,CIS領域另外兩大龍頭——索尼和三星,均為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
2020年7月,格科微在上海臨港的自有晶圓廠開工建設,至2022年8月,公司募投項目“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已進行BSI風險投片,良率優秀并進入產量爬坡。
有觀點認為,2023年為格科微的業務轉折之際。
2023年6月,格科微“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首批產能正式量產,是公司轉型Fab-lite的又一階段性成果;12月,公司全球首發兩顆單芯片5000萬像素產品。
德邦證券研報認為,格科微自主晶圓廠的成功建設和推進是公司由Fabless轉為Fab-lite模式的一大標志,并將為公司提升研發迭代速度、保護自主工藝能力、保障產能安全提供基礎。“伴隨公司新產線產量逐步攀升,高端新品市占率提高,未來公司業績有望實現厚積薄發。”
2023年12月22日,格科微的上海臨港工廠正式投產,標志著公司完成了向Fab-lite模式的華麗轉身。
德邦證券研報認為,臨港工廠的建設將有望促進格科微實現“大步跨躍”式的工藝進步,具備與世界一流圖像傳感器公司一爭高下的技術。因此,該券商預計格科微2024-2025年將實現收入62.16億元、75.6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90億元、5.38億元。
針對業績走勢,有投資人在2023年底的投資人關系活動上對業績展望發問。格科微曾回復稱,“2022年,全球半導體周期下行,公司也受到了影響,并努力維持毛利率水平。2023年行業有逐步恢復的跡象。未來,公司長遠業績目標是希望收入達到30億美金。”
但是,連續兩年業績下滑直接影響了二級市場的股價,格科微2021年8月18日上市首日的發行價為14.38元,當日最高漲至41元,收盤價為35.25元,公司市值約為881億元。
2024年2月29日,格科微的股價以上漲6.99%報收19.75元,公司市值約為514億元,較上市首日已經蒸發了逾360億元左右。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如何提高公司股價,做好市值管理回報投資者,或許是格科微應該深思的另一個問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