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完善重大風險處置統籌協調機制,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地方屬地責任,提升處置效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防新增債務風險。
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健全金融監管體制等。
與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不同,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是“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這種提法的改變意味著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點正在爆發,正在蔓延,有可能蔓延到全行業和穩健經營的企業。必須要將一個一個的風險點,特別是房企債務違約風險有序處置,包括企業自救、債務重組、收并購、破產清算等等,避免風險無序蔓延導致爆發系統性的風險。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房地產的表述首次提出了“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政府債務管理機制”等,從制度和機制入手,而非著眼于解決問題。李宇嘉認為,這意味著,當前穩定房地產及控制行業風險蔓延,僅僅靠融資支持、需求端刺激等等,無法解決問題,必須要靠長效機制。這就需要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也就是在“人房地錢”要素配置和良性循環。
對于2024年房地產政策的判斷,李宇嘉認為,2024年房地產政策的重點在打造新模式、基礎性制度,著力點就是大力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等,解決結構性的住房需求,以激活內需潛力,構建供需匹配、人房地錢良性循環的機制,讓新模式、基礎性制度建設有成效。其次,商品房管理重在融資對接機制落地,解決房企常態化融資需求,防范風險蔓延至穩健經營的企業。同時,在需求端繼續紓困市場,穩定企業內源造血功能,從而修復土地出讓、開工和銷售,避免行業大起大落。特別是,避免2022-2023年的大幅度下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