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慢病管理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可以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此外,慢病管理還有助于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降低醫療成本,實現醫療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輕社會的醫療負擔。”在3月1日舉行的“健康數動力”——2024壹健康數字健康管理專家論證會(下稱“論證會”)上,壹健康集團副總裁張夢影如是表示。
隨著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健康管理正在成為提升民眾健康水平、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降低醫療成本的重要工具。其中,慢性病作為醫療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漸成為數字化技術改革的先行領域。
慢性病又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指病情持續時間長、發展緩慢的疾病。慢性病分為4個主要類型: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據《國家計劃十三五期間居民慢性病監測的報告》,預計到2023年,中國慢性病患者人數將超過4.8億,占我國總人口的30.5%。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飲食結構發生變化,慢性病由于其發病率、死亡率高,知曉率、控制率低和疾病經濟負擔重等特點,已成為威脅我國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亟待解決。
傳統的慢病管理模式以“診斷、治療、康復、隨訪”的流程為主,醫院和社區的醫務人員是慢病管理的主要執行者,承擔慢病中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等多項工作。近年來,市場上逐漸出現有企業將數字化技術嵌入慢病管理,意圖通過建設一套完整的體系來幫助病患進行慢病管理。
以壹健康集團為例,壹健康集團就專為慢病管理服務打造了“壹邦”APP,推出了“健康3+6”模式,提供由慢病調理師、健康管家、醫生、藥劑師、營養顧問和心理咨詢顧問組成的服務團隊,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解決方案。
不過,當數字化技術為慢病管理帶來新的可能性時,相應也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
如在論證會現場,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脾胃科主任陳延提到,互聯網醫療愈發成為趨勢,但是相關企業需要明確,目前首診是不能在互聯網醫療上進行的。專家們建議,在開展數字化慢病管理時,需從人員標準化、做法標準化等方面著手,劃定健康管理服務的邊界,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使數字化健康管理服務行穩致遠,更加“健康”地發展。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年我國慢病管理市場規模為6370億元,初步統計2022年中國慢病管理市場規模為7129億元,2023年中國慢病管理市場規模約7699億元。而2022年,壹健康數字化體重管理業務約占到了中國數字化體重管理市場份額的7.9%,其數字化男性健康慢病管理則占到了中國數字化男性健康慢病管理市場份額的4.9%,均居行業首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