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七年,新宙邦年度業績再遇滑坡。2023年,新宙邦營收、盈利同比雙雙出現明顯下滑,其中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四成。從產品線來看,貢獻近七成營收的“主將”電池化學品售價大幅下滑,帶動銷售額大幅下滑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新宙邦四大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平均不足70%,并且有三大產品仍有在建產能。
時隔七年業績再遇滑坡
營收、凈利潤雙雙出現較大滑坡
近日,電池關鍵材料生產商新宙邦披露了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營收、盈利雙雙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根據新宙邦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分別錄得營收、歸母凈利潤、歸母扣非凈利潤為:74.84億元、10.11億元、9.56億元,同比均下滑,分別下滑:22.53%、42.50%、44.20%。經營現金流方面,報告期內,錄得經營現金流凈額為34.48億元同比增長90.53%。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盈利下滑的業績,為新宙邦時隔七年再次錄得。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2023年,新宙邦營收同比分別錄得:23.45%、70.10%、14.25%、19.23%、7.39%、27.37%、134.76%、38.98%、-22.53%;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錄得:-3.83%、100.45%、9.43%、14.28%、1.56%、59.29%、152.36%、34.57%、-42.50%;歸母扣非凈利潤同比分別錄得:-3.96%、103.08%、9.40%、11.47%、3.27%、57.29%、156.17%、38.99%、-44.20%。
對于整體業績的下滑,新宙邦表示,2023 年,公司新增投產項目較多,且處在產能爬坡期,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響。
從產品線來看,報告期內,新宙邦主營新型電子化學品及功能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電池化學品、有機氟化學品、電容化學品、半導體化學品四大系列,分別占營收的比例為:67.52%、19.05%、8.40%、4.15%。從數據來看,貢獻近七成營收的“主將”產品電池化學品報告期內售價、銷售額均出現大幅下滑。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電池化學品業務實現營收 50.53億元,同比下降 31.74%;有機氟化學品實現營收14.25億元,同比增長21.45%;電容化學品實現營收6.29億元,同比下滑9.77%;半導體化學品實現營收3.11億元,同比下滑3.76%。
其中,針對核心產品電池化學品,新宙邦表示,受行業競爭加劇及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雖然銷量同比有所上升,但產品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銷售額同比下降幅度較大,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新宙邦電池化學品的毛利率僅錄得16.11%,同比減少10.00%。
有券商指出,2023年公司國內訂單穩定,國際交付能力提升,電池化學品出貨量同比大幅提升,但由于23年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走弱,銷售價格、凈利潤同比下降。此外,公司23年新建投產項目較多,且仍在爬坡期,產能未完全發揮,導致管理費用、折舊攤銷等成本增加,對凈利潤下降造成一定影響。
從同行來看,新宙邦稱,公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業務的主要可比公司有天賜材料和瑞泰新材。其中,天賜材料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另外,瑞泰新材主要從事電池材料以及有機硅等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2023年,天賜材料錄得鋰離子電池材料營收為141.04億元同比下滑32.26%,毛利率錄得25.26%同比減少13.29 個百分點。
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平均不足70%
仍有三大產品存在在建產能、有項目延期
值得留意的是,報告期內,新宙邦四大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平均不足70%,同時,有三大產品仍有在建產能。
上述報告顯示,報告期內,新宙邦四大主要產品即電池化學品、有機氟化學品、電容化學品、半導體化學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1.29%、77.74%、63.72%、55.59%,平均產能利用率僅有69.59%。
其中,截至 2023 年 12 月,新宙邦電池化學品在全球范圍內已有 9 個生產基地實現交付保障,其中國內 8 個,歐洲 1 個。
同時,報告期內,新宙邦主產電池化學品的幾大投資項目包括:荊門新宙邦“年產 28.3 萬噸鋰電池材料項目”第二階段、南通新宙邦科技半導體新材料及電池化學品項目一期、重慶新宙邦鋰電池材料及半導體化學品項目一期、惠州宙邦 3.5 期溶劑擴產項目、瀚康電子材料“年產59,600 噸鋰電添加劑項目”一期、惠州宙邦四期電子化學品項目、湖南福邦新型鋰鹽項目。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鏈的市場增速放緩,荊門新宙邦“年產 28.3 萬噸鋰電池材料項目”第二階段項目將延長兩年才能達到可使用狀態,即至2026年12月31日。
根據新宙邦4月2日公告,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和第六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延期的議案》,同意公司基于審慎性原則,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在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募投項目實施主體、募集資金投資用途及規模不發生變更的情況下,將“荊門新宙邦年產 28.3 萬噸鋰電池材料項目”二期 103,000 噸鋰電池電解液產能的預計可使用狀態日期延長至 2026 年 12 月 31 日。
對于該項目的延期,新宙邦表示,考慮到當前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鏈的市場增速較 2022 年有所放緩,并且荊門新宙邦已具備年產 8 萬噸電池電解液的產能,此產能可滿足短期內公司華中區域市場需求,公司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產能情況,為提高裝置產能利用率及增加項目投資效益,經審慎研究,決定對該募投項目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進行優化調整,未來根據公司在華中區域的訂單增長情況穩步推進本項目的二期建設。
上述公告顯示,荊門新宙邦“年產 28.3 萬噸鋰電材料項目”原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為2024 年 12 月 31 日,經調整后,將延長至2026 年 12 月 31 日。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項目的投資進度為5.01%。
其實,針對產能的問題,新宙邦在上述報告中提及,隨著產業鏈完善和下游應用端的持續增長,電解液行業也將保持較快增長。近幾年在行業下游需求持續爆發的背景下,電解液行業開始了大規模的產能擴張;2023 年大量產能集中釋放,電解液行業已進入產能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階段,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出清速度有望加快。
展望未來,新宙邦業績能否回升,一方面或更多受制于終端即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情況,同時在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夯實“護城河”?
近期,汽車“油電同權”話題再起。有消息稱乘聯會再次向有關部門提案,意圖推動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平權”,即基于當前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35%,應當對新能源汽車同樣進行尾號限行、限購等措施。
業內指出,如若未來“油電同權”后,諸多利好政策被取消后,基于目前消費者對新能源電池安全、續航焦慮、油電汽車售價對比等綜合考慮,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走向或許還需打上一個問號。而這也將明顯影響到新宙邦的核心產品的市場需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