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跨界算力租賃,奧雅股份(300949)今年以來獲得了不少關注度。4月24日,奧雅股份交出了2023年“成績單”,公司報告期內繼續虧損,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1.77億元,這也是公司連續第二年凈利虧損,并且較去年同期虧損加劇。據了解,奧雅股份2021年2月登陸創業板,上市當年公司凈利就出現下滑。上市后業績一直在走下坡路的奧雅股份,2023年底也開始躋身進入當下火熱的算力租賃行業,但該業務最終能否給公司業績注入新活力,目前還要打個問號。針對公司業績以及算力租賃業務相關情況,奧雅股份方面4月24日接受了北京商報記者采訪。
凈利虧損加劇
4月24日,奧雅股份披露的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凈利續虧。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奧雅股份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79億元,同比下降0.34%;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1.77億元,同比下降241.89%;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約為-2.04億元,同比下降167.93%。
資料顯示,奧雅股份2021年2月登陸A股市場,是目前國內首家以景觀設計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經營業務范圍涵蓋親子文旅、數字科技、創新設計領域,為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文化古城等不同場景提供全程化咨詢與綜合運營服務。
對于公司業績變動的原因,奧雅股份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低毛利率綜合文旅業務占比提升,景觀設計出現一定程度下滑,從而導致毛利率整體下降。此外,當期計提應收賬款壞賬導致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較大,從而導致2023年出現凈利虧損。奧雅股份方面進而表示,作為一家綜合性設計咨詢機構和中國親子文旅領域的領導品牌,公司目前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陣痛期,使得業績尚未釋放,給當期利潤造成較大壓力,但公司轉型后業務發展呈上升曲線,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文旅業務收入較上期增加了6728.45萬元,上升比例為52.84%。
縱觀奧雅股份上市后的業績表現,上市當年,即2021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7542萬元,同比下降26.54%;2022年,奧雅股份凈利轉虧,也是公司上市后首次虧損,當年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5163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約為-7621萬元。
不難看出,2023年凈利虧損也是奧雅股份連續第二年虧損,并且公司虧損出現加劇。
4月24日,奧雅股份也對外披露了2024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凈利仍為虧損狀態,其中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59億元,同比增長58.11%;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3859.06萬元,同比下降23.84%。
不過,今年一季度,奧雅股份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轉正,約為1160.96萬元,同比增長130.06%。
奧雅股份方面也表示,公司一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較同期大幅減虧,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提升業績和扭虧為盈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研發和推廣AI應用,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能效等。
重金押寶算力租賃
由于跨界算力租賃,今年以來,奧雅股份市場關注度也較高。
2023年12月,奧雅股份披露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奧創引擎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創引擎”)擬向深圳潤信采購128臺內嵌英偉達GPU芯片的高性能運算服務器及配套軟硬件,合同金額為4.352億元。通過該事項,奧雅股份也將進入到算力租賃行業。
利好消息影響下,奧雅股份曾在二級市場上連拉三個漲停板。不過,該事項也遭到了監管追問。
奧雅股份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奧創引擎致力于搭建數字經濟算力底座,創新行業AI應用,特別是AI技術在創意設計和文旅開發運營領域的數據要素和場景應用。其智算中心可提供算力支持,連接生態鏈企業,有機會為合作伙伴提供高效的數據處理服務,推動人工智能(AI)在設計和文旅行業的廣泛應用。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以來,A股市場不乏一些公司跨界算力,但今年以來也有鴻博股份(002229)、高新發展(000628)等公司跨界算力出現“變數”。
諸如,高新發展原擬通過收購四川華鯤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鯤振宇”)控制權跨界算力行業,由于該收購事項,公司股價也在二級市場接連大漲。不過,4月18日凌晨,高新發展披露公告稱,公司擬購華鯤振宇70%股權事項很可能無法按照當前方案繼續推進,之后4月19日凌晨,高新發展正式披露了收購終止公告,公司跨界算力折戟。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上,蹭熱點、炒概念的情況較多,對于跨界并購,投資者要仔細甄別。
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2023年大模型、生成式AI席卷各行各業,作為大模型的重要底層支撐,算力也開始被各界廣泛討論。算力在市場成本較為高昂,這主要體現在硬件成本、能耗成本、人力成本三個方面,其中硬件成本是構建和維護高性能計算設備所需的硬件設備和設施的成本較高;能耗成本是大規模的金融大模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這會導致高能耗,進而增加了電力成本;人力成本方面,則是為了保證金融大模型的正常運行,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這增加了人力成本。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