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訊,4月25日晚間,華潤微(688396.SH)披露2023年業績報告。盡管受到市場宏觀環境的影響,華潤微仍然展現出了較為穩健的經營韌性和發展潛力,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99.01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4.79億元。
據了解,受半導體行業周期性調整的影響,業內的主要上市公司2023年的業績普遍受到了波及,在目前已披露2023年業績報告的半導體板塊上市公司中,超過半數的企業在本報告期營收凈利均出現不同程度波動下滑。
業內專業人士表示,目前存儲器市場因2023年第四季度內存價格的反彈,已開始看見業績復蘇的希望,這對于半導體行業而言是個積極的信號。局部市場的復蘇在短時間內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在財報中,但隨著市場的逐步回暖和其他板塊的相繼復蘇,業內企業的業績有望在未來得到更全面的體現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本土領先的以IDM模式為主經營的半導體企業,華潤微體量龐大,短期內局部復蘇的影響愈加有限。然而,正是這樣的體量賦予了華潤微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可以看到,盡管市場仍面臨挑戰,但華潤微仍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華潤微的研發投入金額達到11.54億元,同比增長25.30%;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11.66%,較上年同期增加2.5個百分點。華潤微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筑牢可持續發展的護城河,從2020年至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增長,分別達到5.66億元、7.13億元、9.21億元、11.54億元,累計超過33億元。
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的不斷加持下,華潤微持續深耕兩江三地區域布局,聚焦芯片設計、掩模制造、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全產業鏈一體化能力提升,多項目取得重要進展。華潤微重慶12英寸生產線積極推進產能爬坡及新產品新客戶驗證;深圳12英寸產線按計劃推進建設,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實現通線;先進功率封測基地量產規模快速提升;迪思高端掩模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已完成首臺設備搬入,標志著高端掩模建設進入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BCD 特色工藝平臺的技術亮點、穩定的客戶基礎以及IDM商業模式等優勢,為華潤微提供了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將新能源汽車、太陽能(000591)光伏、工控等領域作為重點發力的方向,市場拓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報告期內,華潤微完成35顆MOSFET產品車規認證并向汽車客戶終端批量供應,中低壓先進溝槽柵MOS G6平臺對標國際一流,高壓超結MOS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UPS、通信設備領域得到客戶廣泛認可,營收同比增長46%,同時,高壓超結MOS G4平臺,達到國際頭部企業最新量產產品同等水平,12英寸深槽工藝預研也在有序推進。
第三代半導體技術預研儲備和產業化進步顯著,報告期內,SiC和GaN功率器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5%。SiC MOS在新能源汽車OBC、光伏儲能、工業電源等領域實現多個客戶批量出貨,銷售規模與品牌影響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在SiC產品銷售中的比例逐步提升至60%以上,SGT MOS、SJ MOS、IGBT、SiC MOS 等系列化車規級產品及模塊產品,已向頭部整車廠商及汽車零部件 Tier1 供應商進行供貨。近兩年,華潤微在車上大規模應用的產品逾億顆。按下游終端應用對華潤微業務進行劃分,2023年全年華潤微整體泛新能源領域(車類及新能源)業務占比已達到 39%。
公司官網顯示,就在前不久,華潤微通過了IS0 26262功能安全管理體系最高等級ASIL D認證。作為電子零部件供應商進入汽車行業的準入門檻之一,ISO 26262是全球公認的汽車功能安全標準,象征著華潤微在汽車電子領域功能安全體系框架部署邁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對此,長城證券(002939)研究機構分析稱,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汽車電子市場整體需求日趨旺盛,華潤微車規業務也有望持續受益,公司業績增長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展望2024年,各機構預測全球半導體市場將會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WSTS預測增長13.1%,Gartner預測增長16%,IBS預測增長12%,從各項預測數據來看,2024年全球半導體增長趨勢確定性較強。多家券商也在研報中分析認為2024年開始半導體行業將逐步走出低谷,正式步入周期上行通道。
對此,華潤微表示,隨著市場逐漸步入上行通道,半導體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公司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持續深耕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國際化的道路,持續增強公司核心功能、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鍛造科技創新長板,釋放更多價值潛力,助力半導體產業發展新勢能,增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齊和寧)
校對:姚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