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臨床醫生,我已經工作近40年了,我既是呼吸科醫生也是全科醫生。在我看病的時候,有很多的病人拿來10套、20套CT、核磁、胸片等等來看病,不同的醫院片子質量不同,圖片大小不同,而且偶爾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明明是一個男病人,可是有一套片子是女病人的片子,醫生需要用火眼金睛去鑒別,如果醫療數據能夠共享的話,醫生就不會受這樣的罪了。”
4月27日,在2024中關村(000931)論壇年會——區塊鏈與隱私計算論壇上,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遲春花用一個案例揭示了當前醫療數據難以共享的困境。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基礎性關鍵戰略資源。如何實現醫療數據的安全與流通,讓醫療數據發揮價值?技術發展帶來的新問題,需要前沿技術來解決。
醫療數據“孤島”亟待打破
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發展迅猛,電子病歷系統基本普及,但電子病歷系統為各家醫院自建自營,大量醫療數據無法流通共享,成為“沉睡數據”。各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信息割裂、數據孤島現象依然存在。遲春花在演講中表示,醫療數據共享急需優化,這將改善患者便捷就醫、醫生精準診療和衛健高效管理。
但醫療數據涉及個人敏感隱私,醫療數據一旦遭到泄露,勢必會對醫患雙方的隱私及健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乃至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醫療原始數據不出門挺安全的,但是都死在肚子里、爛在機構里邊,是非常可惜的。”遲春花表示,從醫療數據擁有方來說,難點在于隱私保護難、安全保護難、缺乏確權的手段以及系統改造的成本高;從數據使用方來說,數據的完整性、數據的真實性、可用性和便利性同樣也存在著很多的擔憂。
醫療數據既要保障安全,也要高效流通。如何實現醫療數據的安全與流通,讓醫療數據發揮價值?技術發展帶來的問題,需要技術來解決。
呼吁區塊鏈、隱私計算賦能
在眾多前沿科技中,隱私計算能在充分保護數據和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價值的轉化和釋放;區塊鏈則是借助密碼學、共識算法和分布式存儲等技術,組合出一種新的數據共享方式,提高了數據保護和數據完整性的水平。這兩項技術無疑是最符合醫療數據“可用不可見”需求的技術類型。
談及問題解決,遲春花表示,基于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的數據共享計算集群以及相關的技術,能夠實現醫療數據目錄鏈數據共享安全管控系統,應對醫療衛生體系中機構不敢用、不愿用、不會用、沒有權利用這些挑戰。
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具體是如何改變醫療數據共享的?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數據確權和交易的信任機制。在醫療數據交易中,需要解決數據所有權的確認和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可以確保數據所有者的權益,同時公開透明的記錄可以防止數據被篡改。隱私計算技術可以進行數據安全交換。比如多方安全計算技術可以幫助醫療機構在不暴露數據的同時進行數據比對、聯合分析等操作。此外,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執行交換過程中的任務,大大提高了效率。
具體到醫療領域的應用,遲春花認為,安全可信數據共享,能夠促進醫療資源高效協同利用。專科醫療中有大量的診療記錄、在院監控數據、用藥與治療記錄等數據,基層醫療中的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數據龐大,基于區塊鏈與隱私計算進行數據共享,能夠形成生命全程健康檔案、個性化治療方案,最終實現精準醫療、持續性病情與健康管理、高水平醫療資源向基層擴散。
對于整個醫療行業來說,醫療數據的互通共享,也將加速信息化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鄭磊指出,未來,如果更多的醫療機構開始采用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來管理醫療數據,將推動醫療數據的標準化和互操作性的提高,從而為跨機構的數據共享和分析提供了可能。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趨勢、優化治療方案、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這將有助于改善患者體驗、提高醫療效率、降低成本,最終惠及廣大患者。
數據“頑疾”有望通過數據“治愈”。遲春花最后表示:“在醫療數據共享這個過程當中,如何使數據權屬清晰、數據的隱私得到保護、數據的權限可控、數據安全共享,數據價值釋放等方面,有特別多的創新工作要做,光靠醫生完不成。作為醫療數據的生產方和使用方,特別渴望區塊鏈、隱私計算這樣的技術能夠應用于醫療數據共享,渴望相關行業能夠支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健康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