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當月利潤明顯改善,同比增速由降轉增。
分行業看,1—4月份行業增長面比1—3月份擴大7.3個百分點,超七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其中裝備制造業仍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消費品制造業持續助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改善。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營收增加疊加1—4月營收利潤率較前值小幅提高,共同帶動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由降轉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有望逐漸向量價齊升過渡、營收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提高,帶動利潤持續增長。
工業企業當月利潤由降轉增
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3月份同比下降3.5%轉為增長4.0%,增速回升7.5個百分點。從累計看,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增速與1—3月份持平,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4月份,隨著宏觀組合政策落實落細、效果持續顯現,市場需求繼續回暖,工業生產回升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由3月份同比下降1.2%轉為增長3.3%,增速回升4.5個百分點。于衛寧指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回升幅度較大,有力帶動企業盈利改善。
此外,從利潤率看,1—4月份,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00%,同比提高0.08個百分點,比1—3月份進一步提升。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營收增加疊加1—4月營收利潤率較前值小幅提高,共同帶動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由降轉升。隨著經濟企穩復蘇、供求關系改善,疊加新型工業化的推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有望逐漸向量價齊升過渡、營收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提高,帶動利潤持續增長。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指出,需求方面,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深入實施,專項債發行提速,國內需求有望持續回暖,外需環境仍在繼續改善,預計出口將在二季度繼續保持同比正增長。價格方面,在國內外需求改善支撐下,2024年PPI大概率將實現溫和修復,對企業利潤的拖累趨弱。基數方面,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對二季度企業利潤增速形成支撐。
制造業利潤增速加快
數據顯示,1—4月份,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8.0%,增速比1—3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增長36.9%,延續快速增長態勢。而采礦業受煤價下降、產量減少影響,利潤同比下降18.6%,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
于衛寧表示,1—4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6.3%,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2.0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4.7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持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其中,電子行業受智能手機、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產品需求釋放、產量較快增長推動,利潤大幅增長75.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行業受造船訂單快速增長、產品附加值提高等因素推動,利潤增長40.7%。汽車行業產銷均保持較快增長水平,利潤增長29.0%。
陳靂認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將推動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帶動相關行業利潤持續提升。
4月份,消費品制造業當月利潤增長15.9%,回升態勢明顯,持續助推規上工業利潤改善。其中,化纖、造紙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81倍、1.55倍。
此外,41個工業大類行業增長面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1—4月份,有31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占75.6%,行業增長面比1—3月份擴大7.3個百分點。
恢復基礎仍需鞏固
1—4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平穩恢復。于衛寧談到,也要看到,國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工業企業效益恢復基礎仍需鞏固。
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34元,同比增加0.14元。這一指標自去年11月以來連續上升。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4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調查也顯示,4月份,成本指數為112.6,與上月持平,處于8個分項指數最高位。所調查的8個行業中,4個行業生產成本指數和人力成本指數上升。受成本上升、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生產經營壓力不減,企業效益狀況總體仍不樂觀。
于衛寧表示,下階段,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產業提質升級,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助力企業紓困解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