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岳品瑜 董晗萱)5月27日,“布雷頓森林體系:過去80年與未來展望”國際會議暨2024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發布《2024中國金融政策報告》。該報告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調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大意義,總結中國特色金融發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績,并對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和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進行分析。
丁志杰表示,深刻理解建設金融強國,從國內維度來看,金融強國不僅僅體現在金融自身能力強,還體現在金融配置資源的功能,以及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職能的增強,金融強國不僅有數量的標準還應該有質量的標準;國際維度來看,在國際金融領域我們應該具有較強的地位和影響力、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以及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業務和參與全球金融治理。
依據報告,丁志杰提出,過去一段時間特別在2023年,我國在金融強國的“質”和“量”兩個層面取得進展,包括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現代中央銀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金融改革開放、中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逐漸提升、金融人才隊伍素質不斷增強。
展望未來,丁志杰表示,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一是要持續深化金融改革,推進創新發展,加強金融宏觀調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具體來看,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兼顧內外均衡,理順利率和匯率的關系。
二是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來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要保持規則的基本穩定,增強金融領域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要推動規制更加科學、合理、透明、高效,推動監管規制與國際接軌,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要促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和做法;要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并進一步提高在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三是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個大事,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提高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丁志杰表示,目前來看,我們在經濟金融領域還存在著若干重大的風險隱患,特別是房地產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相對突出。
最后,要構筑與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監管和風險管理體系。在外匯領域,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強化逆周期調節、市場化調節外匯市場順周期行為,維護外匯市場基本穩定和國家金融經濟安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