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國務院國資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央企業建設5G基站總數超過360萬個;中央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8.3%、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4.7%。這些數據體現了國資央企全面“上云”和云上互聯互通的工作成效,也是國資央企發展新質生產力跑出加速度的縮影。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國有企業在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了產業引領的支撐作用,但結合今年以來的經營數據,需要更加注重做強和做優,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記者獲悉,有關部門正在推進新質生產力投融資政策研究。
加速構建新質生產力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截至2024年2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達350.9萬個。結合前述數據,意味著僅在今年3月,中央企業就建設了10萬個左右5G基站。對比2022年以來的數據,國資央企推進5G基站建設有所提速。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國資央企在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了產業引領的支撐作用,尤其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升行動(下稱“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以來,呈現了多點突破的全新態勢。
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額實現高速增長;國資央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共建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平臺密集成立。此外,在“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政策背景下,記者獲悉,多家國資央企集團完成了加快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內部文件編制和產業目錄梳理,有的企業頂格出臺了支持政策。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也積極為構建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國新下屬國新基金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2024年4月末,國新基金累計投資項目267個、金額1155億元,其中,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45個、金額903億元,占總投資金額的近80%,實現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全覆蓋。國投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陸續組建6只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進一步突出重點深化改革
到今年6月,新一輪國企改革“棋至中盤”。近期,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擴大會議,提出四個“圍繞”進一步突出重點深化改革,既涉及技術和業態模式,也包括管理和制度改革。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記者表示,當前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調整、三項制度改革、國資監管改革等都將圍繞此展開。
在談到今年以來國有企業經營運行狀況時,胡遲表示,當前時期,全國國有企業的經營表現與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有關。相關數據顯示,在實現營收增長過程中,控成本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前述擴大會議提出的四個“圍繞”,包括“圍繞優化資源配置深化改革,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為手段,突出主業、聚焦實業,更加注重做強和做優,推進國有企業整合重組、有序進退、提質增效,積極布局產業新賽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對記者表示,國有企業需要更加注重做強做優,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圍繞推進國有企業穩增長、提質增效與推進深化提升改革的協同。她認為,國有企業應深入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戰略規劃。通過明確發展目標、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品結構等措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有望迎來更多政策支持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曾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的研究重點。記者獲悉,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推進新質生產力投融資政策研究。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劉現偉在近日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談到,國有經濟布局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對核心功能和戰略定位不清、部分企業主責主業和經營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對國家戰略支撐作用有待加強。建議以“主業歸核、資產歸集、產業歸位”為基本思路,對規模小、能力弱的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
在企業看來,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要把現有政策進一步落實下去,另一方面也需不斷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例,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既定目標,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占比要達到35%。但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在“戰略虧損期”,對于這些產業和相關基金,如何算好全局賬、長遠賬,實施差異化的考核評價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
周麗莎表示,響應新修訂的《公司法》,國有企業將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