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用在提升企業形象、獲得合作機會、增強融資能力、降低運營成本、規避經營風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場需求下,企業信用修復業務應運而生。
近年來,多地出現“收取高額費用后跑路、信用培訓加盟詐騙、騙取個人敏感信息”等套路。調查發現,目前網絡上有不少機構打著“可以刪除某某官網上的風險信息”名號招攬客戶,引導消費者購買“信用修復”產品,實則是打著“企業信用修復”的幌子,干著“征信洗白”的違法事件,有人就受這類廣告誘惑,上當受騙。
要知道,正規的“企業信用修復”并不收費。5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第二十三條明確指出,嚴禁在信用修復管理中收取任何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信用信息修復功能主要是提供給市場主體使用,符合信用修復條件的市場主體用戶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交信用修復申請,包括經營異常名錄信用修復、嚴重違法失信信息信用修復、行政處罰信息(僅市場監管局作出的處罰)信用修復申請。
與此同時,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也在“信用中國”官網發布了最新版的《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指南》,新版《指南》明確了“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處罰信息修復、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修復、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修復、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名單修復、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名單修復、安全生產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修復、社會組織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修復、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修復、社會組織活動異常名錄修復、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修復”的申請受理單位,以及政策法規依據。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三年(2021年-2023年)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注冊量達4.94萬家,相比同期(2018年-2020)年注冊量飆漲近6倍;企業存量方面,廣東省現存1.1萬家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排名第一的同時,也是我國相關企業存量唯一過萬的區域,其中廣州現存7038家,在城市中斷層第一。
1.近三年信用修復相關新增企業飆漲近6倍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遞增。具體來看,2017年開始,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注冊量正式“進軍”千家規模,并于2020年實現全年注冊3932家相關企業,同比增加97.3%,在此基礎上,2021年開始,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注冊量激增,全年注冊1.33萬家相關企業,同比驟增238.3%,注冊量突破萬家的同時,增速達近十年峰值。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三年(2021年-2023年)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注冊量達4.94萬家,相比同期(2018年-2020)年注冊量飆漲近6倍。
2.從區域來看:廣東最多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企業存量來看,我國現存6.0萬家信用修復相關企業。區域分布上,廣東省現存企業數量最多,為1.1萬家,是第二名的2.6倍,海南、江蘇分別現存4216家、4131家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排名前三;此后依次為四川、河南、安徽等地,除廣東外,前十其余地區相關企業存量均勻分布在2000家至4300家之間。
3.從城市來看:廣州最多
企查查數據顯示,城市分布上,廣州現存7038家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斷層第一,海口、重慶、成都分別現存2987家、2709家、2477家信用修復相關企業,排名前四,此后依次為合肥、鄭州、長沙等地;除前四城市以外,前十其余城市相關企業存量均勻分布在1100家至1700家之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