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4.6%。6月14日,在SNEC PV+第十七屆(2024)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上,隆基綠能(601012.SH)宣布了這一重磅消息。隆基綠能稱,隆基電池研發團隊多年來堅持在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德國弗勞霍夫太陽電池研究所(Fraunhofer-ISE)和歐洲太陽能測試機構(ESTI)等國際權威機構獨立認證。
隆基綠能副總裁佘海峰。圖片來源:隆基綠能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晶硅-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作為下一代超高效太陽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其理論極限效率高達43%,遠超單結太陽電池的SC極限效率(33.7%)。去年11月,隆基綠能將電池效率提升至33.9%,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目前,晶硅電池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晶硅上去發展技術,無疑是極佳選擇,比如隆基綠能正在大力推進的BC技術。
“我們整個BC從實驗室走向量產,花了7年時間。在實驗室待了4年,量產走過了3年。回顧早期過程,我們花了4年時間來確定BC是未來單晶硅的一個理論終結方案。”隆基綠能副總裁佘海峰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
然而,BC的問題在于高成本,這是隆基綠能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BC)成本比較高,成本高主要是來自于它的工藝過于復雜。工藝復雜在工藝長度和量產良率低。我們在后來的3年左右時間去解決怎么樣用更短的工序來實現BC的量產。”佘海峰說,“現在大家知道我們用14步工序就能做到需要21步工序才能實現的東西。”
據他介紹,隆基綠能的BC一代產品成本和PERC持平,現在正在考慮從產能的角度上將部分一代直接升級成二代。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隆基綠能此前在馬德里發布的二代BC電池技術HPBC2.0組件產品——Hi-MO 9首次在國內亮相。作為隆基綠能現階段最為先進的產品,Hi-MO 9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根據隆基綠能數據,Hi-MO 9組件效率達到24.43%,而HPBC二代電池效率超過26.5%,已接近晶硅太陽能電池29%的理論效率。
佘海峰透露,今年三四月份,隆基綠能每月2GW的BC出貨量主要是分布式,海外占據70%左右的份額。“我們從5月7日發布Hi-MO 9開始,現在在手訂單已經接近1GW,而客戶訂單儲備已經超過5GW,這就是在一個月之內發生的事情。”他說,“全球市場對Hi-MO 9產品的信心、客戶的信心和客戶目前給予我們的訂單,甚至超過了我自己的想象和預期。”
“5GW都是明年的訂單儲備,海外占多數,核心區域歐洲市差不多占到70%左右。”佘海峰對BC二代產品充滿信心,“正因為這一點,我們內部在研究。本來,我們規劃了明年整體上只準備在市場上供應10GW左右的Hi-MO 9,但現在訂單超預期,我們正在規劃要不要去加大產能投放的力度。”
事實上,隆基綠能的BC一代產品應用場景更偏向于分布式。“因為一代BC的效率和TOPCon基本是一致的,但外觀有鮮明的特點,這是公司的戰略。到2.0之后,我們是面向開放性的,因為預計到2.0之后,整體性能是全面超越TOPCon的。”佘海峰說,“BC對TOPCon的迭代優勢,超過了任何一次過去兩個產品迭代的價值差。”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SNEC展會期間亦重申,隆基對“BC技術是未來5-6年的主流技術”這一判斷沒有改變。
佘海峰還向時代周報記者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我在給董事長建議的時候,最開始命名是Hi-MO從7到8。然后老板一拍板說,我們現在干脆一步到9了,因為我看不到單節晶硅未來還有多大的進步空間,迭代的機會是很少的,所以我們干脆也不要給自己留太多后路。”
“我判斷,Hi-MO 9是未來5年之內沒有任何技術能夠出其右的產品,所以后面隆基BC平臺的研究會有很多工藝的疊加、創新,但它都是基于我們二代BC技術。”他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在未來5年一個相對比較重要的技術。”
此外,在SNEC期間,隆基綠能還發布了全球首款別墅專用光伏組件——Hi-MO X6別墅款,組件發電功率最高可達450W。Hi-MO X6 別墅款組件采用HPBC至黑電池,電池正面無柵線,提升光照吸收約2.27%,單位面積發電更高。同時,該組件還應用低反絨面技術產生的表面粗糙褶皺,增加光照吸收1.2%。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