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作為金融行業和金融市場的重要力量,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既是保險資管行業踐行‘國之大者’,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使命所在,也是推動行業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近日,中郵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郵資管”)黨委書記韓廣岳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說。
擺脫傳統增長路徑
在采訪中,韓廣岳闡述了對于新質生產力內涵的理解。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全球宏觀環境下的必要選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
“新質生產力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自身的創新,更體現了以產業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因此,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他表示。
在他看來,新質生產力代表生產力的躍遷,“新”在于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質”在于提升質量和效益,核心是發展“創新、質優”的生產力。
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擺脫傳統增長路徑,以高效能、高質量為基本要求,以數智化、綠色化為基本特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持續迭代優化,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更優更快的經濟增長。
契合自身高質量發展
韓廣岳說,服務新質生產力與保險資管高質量發展高度契合。
他從三個邏輯層面作出具體闡述:一是戰略導向要求保險資管“靠前發力”,二是內在屬性推動保險資管“同新而行”,三是行業轉型驅動保險資管“向新而進”。
“在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藍圖下,保險資管行業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需要加速服務新質生產力,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他表示。
“新質生產力作為深化供給側改革、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發力點和著力點,資金需求大、培育周期長,尤其需要價值資本、耐心資本的助力。”韓廣岳說,長期以來,保險資金始終恪守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是支持資本市場良性運轉的穩定器與壓艙石,也是服務國家戰略與實體經濟的生力軍與中堅力量。截至2024年3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約30萬億元,是市場稀缺的以價值為本、著眼長遠的長期資金、耐心資本,是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
從行業層面來說,經歷了20年的洗禮與歷練,保險資管行業形成了規模資金管理、大類資產配置、絕對收益獲取及體系化風險管理能力等風格優勢。伴隨國家戰略導向、供給側改革深入及發展動能的轉換,產業結構、投融資模式也發生根本性轉換,以房地產、城投為代表的投資需求收縮,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行業發展向好。
“時勢之下,保險資管的投資方向也需要更多向重科技與創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轉移,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借助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契機,擴展投資領域、豐富產品供給、挖掘新型優質資產,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從而實現保險資管行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韓廣岳說。
五方面賦能新質生產力
韓廣岳認為,保險資管要以高質量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并提出了五個方面思路。
一是以投研能力建設為基石,向新增效。“當前各類前沿和顛覆性技術相互賦能、迭代突破,發展新動能不斷集聚,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需要保險資管公司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二是以產品供給為抓手,向新提質。面對經濟發展的新產業、新模式,保險資管行業需要深入研究代表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強化產品創新,豐富產品供給。
三是以風險防控為底線,向新筑穩。韓廣岳表示,風控合規是金融機構的紅線、底線、生命線,代表新質生產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具有原創性、不確定性和高波動性等特征,需要保險資管行業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產業特點相適應的風險評估機制,提升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
四是以數智化轉型為契機,向新提速。當前在新技術的沖擊下,整個金融行業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保險資管行業應積極擁抱科技發展趨勢,加快數智化轉型。
五是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向新增智。面對新行業、新技術、新業態的持續涌現,保險資管行業需要同時具備金融和相關產業領域知識的高素質人才,以創新意識和能力響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金融需求。
中郵資管成立于2023年10月,是最新成立的保險資管公司,由“郵政系”的中郵保險100%持股,注冊資本5億元,管理規模數千億元。
韓廣岳介紹,中郵資管致力于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著力點及落腳點,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新質生產力“提速增效”。
他表示,中郵資管堅持以資產配置為核心,以提升投資能力為根本,深入研究新領域、新技術、新業態,主動適應產業導向、投融資結構的變化,將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要投資方向,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以保險資金“活水”的精準灌溉助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本專欄系列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