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
近日,英聯股份(002846.SZ)發布公告,控股子公司江蘇英聯復合集流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英聯”)與日本設備供應商株式會社 ULVAC(日本愛發科)簽署《聯合研究院合作協議》。
英聯股份表示,截至目前,江蘇英聯已完成2條愛發科復合集流體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相關產品正在送樣測試中。
或受此消息影響,英聯股份在7月8日收獲一個漲停板,不過態勢沒有延續多久,兩天后英聯股份股價就迎來下跌,7月10日,英聯股份股價跌4.53%,報收7.59元/股。
7月10日,英聯股份方告訴時代財經:“英聯復合集流體規劃總投資30.89億元,規劃銅箔134條產線和10條復合鋁箔產線,目前完成5條復合銅箔和2條復合鋁箔建設,相應的產能建設仍在順利推進中。”
亟需業績新增長點
公開資料顯示,英聯股份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專業從事金屬包裝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首家登陸A股的易開蓋企業。其下游客戶包括六個核桃(嘉美)、聯合利華、雀巢、蒙牛、伊利、王老吉(寶鋼、昇興)、娃哈哈等在內的食品飲料企業。
歷年財務數據顯示,自2017年上市起,英聯股份營業收入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然而,其歸母凈利潤整體表現相對較為平穩且處于較低水平。
2017年至2021年,英聯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8億元、8.19億元、11.70億元、13.32億元和18.30億元;而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則分別為0.45億元、0.42億元、0.80億元、0.78億元和0.35億元。
圖片來源:wind
2022年,英聯股份營業收入達19.35億元,為歷史最高,公司當年歸母凈利潤卻錄得0.43億元虧損。或是急于尋求“業績第二落點”,英聯股份在2022年底正式宣布將跨界進入鋰電行業,擬斥資30億元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復合銅箔、鋁箔(即復合集流體)項目。
某動力電池領域專家告訴時代財經:“隨著電動汽車與電化學儲能的發展,在實際應用中迫切需要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與高功率密度的電池。”
對于鋰離子電池來說,通常使用的正極集流體是鋁箔,負極集流體是銅箔。在動力電池領域,復合集流體對鋰電安全性提升、材料成本下降、能量密度提升均有重要作用。
7月10日,時代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英聯股份證券部,其工作人員表示,復合銅箔屬于降本的工藝,其生產成本比純銅銅箔低約30%。
2023年,專注于復合集流體領域的江蘇英聯正式成立,當年合并入英聯股份的財務報表。這一年,英聯股份歸母凈利潤轉虧為盈,達0.14億元,公司鋰電復合集流體業務實現了17.80萬元的營業收入。
2023年9月,英聯股份以江蘇英聯作為實施主體,在江蘇省高郵市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復合銅箔、鋁箔項目的戰略發展布局,項目總投資30.89億元人民幣,建設100條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復合銅箔生產線和10條復合鋁箔生產線。同時,公司與日本愛發科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并向其采購了上述10條復合鋁箔生產線。
截至目前,江蘇英聯已完成2條愛發科復合集流體生產線的安裝調試,復合集流體產品正在送樣測試中。
2024年第一季度,英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60億元,同比增加9.55%;實現歸母凈利潤134.10萬元,同比增長135.87%。
Wind數據顯示,英聯股份將于8月16日披露2024年中報,其復合集流體業務是否能有效支撐公司業績,時代財經將保持密切關注。
量產仍需時間
據Choice數據,A股“復合集流體”概念板塊共計25家公司,除英聯股份外,還包括璞泰來(603659.SH)、海亮股份(002203.SZ)、寶明科技(002992.SZ)、東威科技(688700.SH)、勝利精密(002426.SZ)、雙星新材(002585.SZ)、諾德股份(600110.SH)、中一科技(301150.SZ)、萬順新材(300057.SZ)等。
“不論是銅箔還是鋁箔,整個送樣和測樣過程具有周期性。在廠家測試通過后,可能還需進行其他應用測試,因此量產還是需要一段時間。”上述英聯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
技術路線上,英聯股份稱,目前全市場生產復合銅箔包括“全干/濕”的一步法,“磁控濺射+水電鍍”的兩步法,“磁控濺射+真空蒸鍍+水電鍍”的三步法以及“涂布+貼合+壓合”的貼合法。目前英聯復合集流體在“磁控濺射+水電鍍”兩步法上同時具備兼容PP和PET的量產能力,在復合鋁箔方面采用日本愛發科的一步蒸鍍的工藝,并持續研發、儲備和改進生產技術。
負極材料龍頭璞泰來近日在投資者交流互動平臺中表示:“江蘇卓立復合銅箔項目的廠房基地已基本完成,部分產線已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相關的產品正在與下游客戶進行送樣認證工作,后續將與客戶協同配合,力爭盡快實現量產。”
“目前復合銅箔仍處于產業化前期,行業主要存在技術路線未定、產業鏈配套不成熟、產品成本高、生產良率低等特點,預計未來1—2年的技術路線有望確定并實現規模出貨。”知名銅箔企業諾德股份在2023年報中提到。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已有廠家送樣,復合集流體量產仍尚需時間。與此同時,業內表示:“當前復合集流產業在實際車型中僅有少量應用,其能否實現大規模的應用與普及,主要取決于下游電池生產廠商及整車制造廠商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今年上半年,受銅價上漲以及復合銅箔加工成本優化的雙重驅動,復合集流體領域的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2024年5月下旬,銅價達到了歷史峰值,最高突破至8.89萬元/噸,相較年初水平上漲了29%。中信證券預計,2024年下半年,銅價運行區間為9500—12000美元/噸。
“銅價持續上漲和電解銅箔加工費回暖使得電解銅箔的價格中樞大幅抬升,復合銅箔低耗銅量相對帶來較大的成本優勢,將有希望成為電池廠未來應對銅價上漲的主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我們認為部分復合銅箔廠商較電解銅箔已實現平價,當前價格對電池廠商已具備吸引力。”中金公司研報表示,雖然鋰電池整個行業可能仍處于周期底部,但是推動電池廠導入復合銅箔材料的意愿仍會顯著加強,預計2024年第三季度,產業鏈將迎來首個GW級別材料訂單。
方正證券分析師郭彥辰表示,動力電池需求量走高疊加滲透率提升,復合集流體行業前景廣闊。中性預期下,預計至2025年和2030年,復合銅箔的市場空間將分別達到95億元和832億元;樂觀預測下,復合銅箔的市場空間有望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別增長至183億元和1247億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