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證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以專題形式深刻闡釋了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內涵要義和實踐要求,為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
國開證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重要論述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以文化力量助力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以文化“軟實力”
支撐金融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是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金融強國“六個強大”內涵界定,明確了由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的目標方向。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的創造者和使用者,是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要發揮好“人”的作用,離不開以與價值觀念密切相關的文化力量提供精神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命題,是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金融、把握金融、引領金融的具體體現,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金融理論的新境界。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做好金融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有利于推動金融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激發堅守的定力、奮發的勇氣、創新的活力;有利于鍛造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人才隊伍,以文化“軟實力”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有利于校準金融發展方向,使“五要五不”成為從業人員的自覺遵循。
金融機構應踐行
“政治性”與“人民性”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政治性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決定了自身的政治方向和發展導向。
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才能履行好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風險的職責使命。作為國有金融機構,國開證券以“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實體經濟”為己任,努力發揮連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橋梁紐帶作用,為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綠色金融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引入金融“活水”。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人民性是“為了誰、依靠誰”問題,決定工作的觀點立場和根本宗旨。一部黨領導下的金融發展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國開證券深刻認識到,黨的金融事業起于為人民服務,興于為人民服務;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才能真正做到金融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多年來,公司扎實做好定點幫扶、消費扶貧工作,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活動,通過市場化手段為鄉村振興提供優質融資融智服務,扎實履行社會責任。
堅持黨建引領文化建設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國開證券著力構建黨建引領文化建設的工作機制,營造“學思悟”與“知信行”相統一的濃厚文化氛圍。公司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切實抓好理論武裝這個領航工程。扎實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打造干部清正、政治清明、司風清朗的清廉文化。緊密結合發展戰略、經營策略部署文化建設工作,推動文化建設與經營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樹牢“合規創造價值”理念,著力提升執業質量,履行好“看門人”職責。持續推進專業能力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以誠為本、以信為先”為代表的誠信觀,“以義制利、見利思義、先義后利”為代表的義利觀為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找尋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中國氣派提供了豐厚滋養。在文化建設工作中,國開證券注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潤物細無聲的宣貫活動使文化理念觸達每一名員工,讓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成為全體員工的精神共識。
凝心聚力擔使命,破浪篤行新征程。國開證券將不斷增強金融報國情懷和政治擔當,堅持戰略高度、弘揚金融情懷、推進特色發展、恪守穩健專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金融力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