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25日訊(記者 張明江) 7月份以來,央媽頻繁放大招要借入國債、開展臨時正回購或逆回購操作,債市波動加大,不過短期業績波動依然不改純債基金長期業績亮點,二季報數據顯示債券基金份額持續增長,基金經理仍認為債基仍是穩健類資產可配置的重要方向。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中長期純債基金和短債基金年初以來平均漲幅2.47%,其中有800余只純債基金年初以來累計漲幅超3%,157只純債基金年初以來累計漲幅已超4%,雖然整體平均業績遠不及黃金主題基金,但相比其他類型基金,純債基金平均業績依然亮眼。
另據今年二季報數據顯示,發布二季報的債券基金二季度份額合計增加7393.56億份,貨幣基金份額增加7669.29億份,相比于遭遇大規模凈贖回的權益類基金,固定收益類基金二季度整體份額激增。
詳細來看,不包括部分定期開放式債券基金,二季度可統計的1893只(A/C類份額分開計算)中長期純債基金份額合計增加3018.68億份,可統計的729只短債基金二季度份額合計增加2583.81億份,純債基金尤其是短債基金是二季度最受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喜愛的產品。
數據顯示,二季度共有24只(A/C類份額分開計算)債券基金份額增加在50億份以上,廣發雙債添利債券A/C/E三類份額二季度份額合計凈增超200億份。另據數據顯示,二季度共有1143只債券基金份額較一季度末份額增加一倍以上,債券基金整體份額二季度水漲船高。
7月22日,央行公告稱,為優化公開市場操作機制,從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調整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同時,為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調整為1.70%。
后續來看,央行調降政策利率意味著決策層短期關注點可能重回經濟。跟隨貨幣政策的寬松,財政大概率也會有相應動作,但今年以來地方專項債和國債(考慮特別國債)分別仍有2.2萬億和2.34萬億待發,所以短期財政政策額外加碼概率較低,更多或是加快債券發行和使用。
債券市場作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承載體之一,其未來趨勢對于投資者的配置方向有著較大的參考意義。本次“降息”后,對債市有什么影響呢?
南方基金認為,對于債市,長期利率下行的窗口或被打開,但短期可能階段性回調。策略上,可考慮維持偏高久期,保持逢調整買入的策略。
華安基金認為,今年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降至2.2%左右,3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降至2.5%以下,遠低于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央行敏銳地發現了長債利率風險上升,頻頻向市場喊話預警。但光靠說,很難讓市場“冷靜”下來,于是央行直接明確出手干預債市。這一系列操作意在給債市不理性的行為降降溫,引導長債利率上行,讓債市利率回歸合理。
華安基金認為,整體來看,短期內央行借債可能讓債券市場或面臨震蕩加大的情況;開展臨時正回購或臨時逆回購的操作,收窄“利率走廊”,是為了防止央行買賣債券時出現資金價格大幅波動,長期來看對債市運行更為有利。
華安基金認為,細分來看:1.中長債基金:短期內可能會震蕩加劇。由于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價格呈現負相關、債券基金的部分收益來源于買賣價差,而近期長債利率上升,會導致長債價格下跌,可能會讓中長債基金短期內面臨回撤風險。所以,對持有中長期純債基金持有人來說,短期內賬戶波動可能加大,但利率下行是大趨勢,所以長期并不會影響長債基金持有體驗。若短期內賬戶出現浮虧,可以采用逢低定投買入的方式,攤薄投資成本。2.短債基金:有利好傾向。央行動作對短債影響較小。短期內,這有可能會讓原本投資于長債的資金,為了躲避“震感”而轉入短債,短債資金流動性增強。對持有短期純債基金的持有人來說,有一定的利好。
嘉實基金認為,我們知道,債券市場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五方面,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供需面和情緒面。從基本面而言,影響債市長期基本面因素或仍有利于債市。就政策面而言,下半年寬松貨幣政策環境仍可期待,目前市場對于央行出手調節長端利率維持謹慎態度,是值得關注的政策變化。資金面來說,在寬貨幣預期和“資產荒”格局下,市場整體流動性或維持充裕。供需面來看,下半年特別國債、政府債發行有望提速,或帶來債券市場供給增加。綜合上述主要債市影響因素分析,上半年債市在經歷了走牛的行情之后,下半年行情演繹的邏輯尚未發生逆轉,雖有波動可能,債基仍是穩健類資產可配置的重要方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