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連鎖品牌尋求新出路】
自去年下半年起,新茶飲的“9塊9”之風蔓延至餐飲業,且愈發激烈。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呷哺呷哺等餐飲巨頭紛紛官宣降價。海底撈旗下小嗨火鍋鍋底回歸9.9元,鄉村基稱“價格回到2008年”,慫火鍋喊出“鍋底8元起、燜飯6元任意吃”等口號。連鎖餐飲店集體降價反映在客單價上,海底撈客單價從2022年的104.9元降至2023年的99.1元,百勝中國旗下肯德基客單價下降6%,必勝客客單價下降12%,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魚二季度人均消費降至2017年水平。
降價使連鎖品牌利潤空間受損,但也帶來新機會,“衛星店”因小面積、低客單、回報周期短等特點,成為餐飲品牌重倉環節。農耕記、老鄉雞等品牌加速布局衛星店,通過價格戰迎合消費需求,挖掘外賣賽道新利潤增量。然而,房租、人力、食材成本高企,價格戰加劇壓縮利潤空間,“每一單都逼近成本價”。
為求生存,連鎖品牌成為降價先行者,大批火鍋店、快餐店推出低價團購和優惠套餐。但從財報數據和市場表現看,價格戰雖增銷售額,卻大幅減利潤,品牌漸被低價“反噬”,如瑞幸咖啡一季度營業虧損,九毛九上半年利潤下降近七成。
餐飲行業探索新出路,擴張衛星店,從堂食“卷”向外賣。衛星店成本低,租金僅為同等區域的三分之一,海底撈、農耕記等品牌紛紛入局。但這并非全是好生意,缺乏堂食品牌背書的店鋪經營困難,而外賣平臺和連鎖餐飲品牌合作密切,美團推出“品牌衛星店”萬店返傭計劃。
截至2024年6月底,超50個品牌累計開出超600家衛星店,同時街邊餐飲小店和快餐檔口商家被迫退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