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又要裁員了。
8月初,和英特爾業績同時發布的,是裁員15000人的通知。
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表示,這是公司10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拔也换孟胛覀兠媲暗牡缆窌环L順。你們也不應該這樣。今天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天,未來還會有更多艱難的日子。”
但英特爾并未給出具體詳細裁員方案。
關于裁員會多大程度涉及中國業務,英特爾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一縮減措施是全球性的。公司不會按照具體地區或地點公布受影響的員工人數!庇⑻貭柗矫姹硎荆⑻貭栒铀偻七M戰略,同時大幅縮減成本。將通過多種舉措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包括在全公司范圍內裁減部分業務和職能部門的職位。
英特爾(INTC.O)2024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收入為128億美元,較上年下降1%,毛利率38.7%;GAAP(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虧損16億美元。英特爾寄予厚望的晶圓代工,營收為43億美元,環比下降1%。
(圖源:英特爾官方)
這份二季報發布帶來了連環震動。先是英特爾股價在周五下跌最大跌幅26%至21.48美元。據媒體報道,這是英特爾股票至少自198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同天美股科技股多數下跌,三大指數均大幅收跌,道指收跌1.21%,納指收跌2.30%,標普500收跌1.37%。
“盡管我們在產品和工藝方面取得了進展,但Q2的盈利能力令人失望!庇⑻貭朇EO Pat Gelsinger在業績報告會上如此表示。
財報發布同日,一份通知出現在英特爾官網,Pat Gelsinger表示,英特爾將裁掉至少15%的員工,這是公司10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我不幻想我們面前的道路會一帆風順。你們也不應該這樣。今天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天,未來還會有更多艱難的日子!
Pat Gelsinger認為,“沒有充分受益于人工智能等強大的趨勢”是英特爾營收不及預期的原因之一。
為了追平友商在本輪AI浪潮下的先發優勢,英特爾近年來在AI上下了不少功夫。從大舉押注AI芯片,到將晶圓代工業務線拆分,這位CPU霸主急切地想在AI時代再次“稱王”。
藍色巨人轉型,降本增效
硅谷的“藍廠”身處困局之中。
英特爾CEO承認這一點。他認為,在技術創新屢有成果的當下,公司面對的困境是 “成本太高,收益率太低”。
英特爾給自己開的方子是“降本”。財報發布同日,英特爾提出了一項到2025年實現降本100億美元的計劃。具體行動包括裁員、簡化產品組合、降低資本支出、暫停派發股息等。
(圖源:英特爾官方)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0日,英特爾在全球共有124800名員工。同年資料顯示,英特爾中國區員工超過12000名。
根據中國電子報,中國市場大約為英特爾帶來25-30%的營收。天眼查數據顯示,英特爾中國控股的子公司注冊地分別北京、上海、大連、成都、海南。
英特爾在中國的業務覆蓋產學研多個環節。比如,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旨在搭建政產學研多方合作的新型研究網絡,主攻人工智能、邊緣計算、敏捷設計三大研發方向;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的宗旨則是將英特爾的技術與市場需求相結合;英特爾成都工廠則是其幾大芯片封裝測試中心之一。
根據天眼查數據,2023年英特爾產品(成都)繳納社保人員為2234人。目前英特爾成都工廠是英特爾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區人數最多的一個工廠。另外,英特爾(中國)繳納社保人員為500多人,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繳納社保人員為600多人。
如果裁員指標按照大區“公平分配”,英特爾中國裁員人數大概會在1500人上下。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在社交媒體自稱英特爾員工且談及裁員的用戶來自不同部門,IP地址也各不相同。
面對裁員隱憂,有用戶表示早已看開“等拿禮包(裁員補償)”,也有用戶對“鈍刀子割肉”式的不斷裁員感到疲憊,還有自稱是前員工的用戶發帖認為英特爾走到這一步受國際形勢、業務決策等多方面影響。
不過通過社交平臺發聲的用戶大多不愿意對裁員發聲,時代周報記者嘗試通過平臺聯系,沒有得到更多回復。
英特爾在近兩年已經有多輪裁員裁員消息。根據社交平臺自稱經歷裁員的用戶發帖稱,雖然離開公司心情復雜,但對“裁員大禮包”相對滿意。
針對裁員補償、涉及業務條線、涉及地區等細節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向英特爾求證。
但英特爾表示不會按照具體地區或地點公布受影響的員工人數!拔覀儗⒆鹬貙Υ恳晃粏T工,并盡力提供幫助和支持”英特爾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英特爾預計,到2024年底,公司員工數量將減少15000人或15%以上,其中大部分將在2025年之前完成。
輕裝簡從固然會帶來提速,但寒氣已經以此為原點向周圍傳導。“短期內確實可以快速緩解財務壓力,優化組織結構,提升組織效率和決策速度,但也可能導致士氣低落、技術的部分流失!惫←愔赋觥
英特爾的另一手段是簡化產品組合,在郭俊麗看來,簡化產品組合可以讓業務更加集中在盈利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產品和技術,同時降低研發、生產、市場等成本,提升整體的競爭優勢,但也存在因市場覆蓋面少而失去某些細分市場機會,流失部分客戶的風險。
英特爾預計,多管齊下后,2024年的總資本支出比之前的預測減少20%以上,總額為250到270億美元;2025年這一數字則是200億美元至230億美元。
AI浪潮下,進度略慢
英特爾的錢花在了什么地方,又獲得了什么成果,成本究竟去了哪里?
整體來看,公司二季度產品部門營收為118億美元,同比上漲4%。
(圖源:英特爾官方)
傳統的強勢業務CCG受AI PC概念拉動,表現相對亮眼,收入74億美元,同比增長9%。
在業績報告會上英特爾透露,AI PC出貨量已超過1500萬臺,“比我們競爭對手的總和還要多出數倍”。預計在2024年年底將實現超過4000萬臺出貨,并在2025年底前實現出貨量累計超1億臺。
除了CCG業務,數據中心及AI業務也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在2023年年報中,這兩條業務線的合計營收占比至少有80%。
AI大潮下,數據中心的業務需求被推高,但英特爾無論是與既往業績縱向比較,還是行業內橫向比較,英特爾的表現都稱不上優秀。
二季度其DCAI業務收入30億美元,同比下滑3%。
短期看,數據中心業務的平淡或許與英特爾新品還未正式推出有一定關系。
在報告會上,英特爾宣布,Gaudi 3 AI加速器將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產。據悉,這個在此前備受關注的“最強AI芯片”對標英偉達H100,英偉達方面表示,Gaudi 3在推理和訓練方面,每美元性能相較H100能提高約2倍。
首批采用Intel 18A制程節點的客戶端處理器Panther Lake和服務器處理器Clearwater Forest預計在2025年才能推向市場。
長期看,或許是英特爾的“AI Yes”喊得有些晚了。
富國銀行統計顯示,目前英偉達在數據中心AI市場擁有98%的市場份額,AMD(AMD.O)的市場份額僅有1.2%,英特爾則只有不到1%。而美國銀行預計,未來Gaudi 3可能也僅將占據不到1%的AI加速器市場份額。
在早幾天發布的AMD二季報中,其數據中心營收約為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二季度AMD總營收為58.35億美元,不足英特爾本季度營收的一半。但AMD目前市值是英特爾的兩倍有余。
英特爾CEO承認,公司“沒有充分受益于人工智能等強大的趨勢”,導致“成本太高,收益率太低”。
想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直言,英特爾AI芯片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存在感不足,產品競爭力較弱,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方面確實有待進步。
晶圓代工拆分,頻頻虧損
另一條與AI密切相關的業務線是晶圓代工。
英特爾對此寄予厚望。公開消息顯示,2023年以來,英特爾相繼公布了在美國、歐洲和以色列等多地興建半導體制造工廠的計劃,總投資金額高達千億美元。
晶圓代工業務表現似乎沒有那么驚艷。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為43億美元,同比增加4%,環比下降1%。
(圖源:英特爾官方)
英特爾CFO Dave Zinsner在發言中指出,晶圓代工的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Intel 7制程工藝和Intel 3、Intel 4制程工藝的晶圓產量的增加。其中,后者采用的是來自ASML的EUV(極紫外光刻)節點。
然而,如果算上運營虧損,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表現并不樂觀。今年二季度晶圓代工業務運營虧損進一步擴大至28億美元,運營利潤率為-65.5%。
英特爾也坦言,超過85%的晶圓產量仍來自于EUV節點,Intel 3、Intel 4制程工藝的晶圓在愛爾蘭工廠的持續擴產都對公司的盈利能力構成了壓力。
這個趨勢在短時間內還將延續!拔覀冾A計第三季度的運營虧損將繼續以大致相同的速度增長!盌ave Zinsner表示。
IDC亞太區研究總監郭俊麗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用“步履維艱”來評價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從投入端看,晶圓廠需要在新設備、廠區、人員等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從營收端來說,晶圓代工廠商臺積電、三星相比于英特爾都有不小優勢,英特爾作為新進入者,需要在技術和客戶基礎上盡快追趕!彼J為,這部分業務達到盈虧平衡可能要到2027年。
總體來看,英特爾降低了第三季度業績指引預期,預計營收將在125億美元至135億美元之間。
(圖源:英特爾官方)
遙遠未來的超額利潤和當前眼下的變革風險交織,讓英特爾所處的半導體行業罕見地同時面臨人才短缺和裁員潮這一對矛盾。
麥肯錫數據顯示,美國半導體產業可能出現大約近7萬個職缺。普華永道報告指出,到2030年歐洲半導體行業的人才缺口將達到35萬。在我國,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預測,2024年中國行業人才總需求為79萬人左右,人才缺口達到23萬人,芯片設計和制造業人才缺口都在10萬人左右。
“半導體行業公司往往橫跨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這兩類市場的不同需求導向了這一結果!
張孝榮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半導體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些新興市場需要新產品,導致了半導體行業的人才短缺。
在成熟市場,由于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半導體公司的業績受到了影響,這導致了一些公司選擇裁員來減輕運營壓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