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接診了一位不尋常的患者何先生。這位40歲的男性因肝硬化入院,卻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難以控制的高鉀血癥。經過醫護人員的細致觀察,發現何先生在住院期間私自食用紫菜,這種食物的高鉀含量竟是導致其血鉀含量居高不下的元兇。
何先生平時有搭配紫菜飲用白酒的習慣,即便住院也難以割舍,未料這一行為差點危及生命。幸運的是,醫護人員及時發現并制止了他的這一行為,經過連續兩天的降鉀治療,何先生的血鉀水平降至安全范圍,并轉至普通病房繼續接受治療。
溫醫大附二院重癥醫學科主管醫生王瑞麗強調,紫菜等食物中的高鉀含量對普通人可能無礙,但對于某些患者而言,過量攝入可能引發高鉀血癥,這是一種嚴重的電解質紊亂疾病,可能導致肌無力、心臟傳導異常甚至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王瑞麗醫生提醒,除了紫菜,其他如毛豆、香蕉、葡萄、橘子、獼猴桃、蘑菇、菌類以及海帶、菠菜和花生等食物同樣含有較高鉀量,需要謹慎攝入。特別是對于腎病患者,控制鉀的攝入量是降低死亡風險的重要措施。
王瑞麗醫生建議,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少喝湯,尤其是紫菜湯和肉湯,避免用高湯拌飯,減少高鉀水果如楊梅、香蕉、葡萄、橘子的攝入,限制咖啡、濃茶及運動飲料的飲用,并少吃罐頭食品,以降低高鉀血癥的風險。
何先生的病例提醒我們,即使是常見的食物,也可能因為特定人群的身體狀況而變得危險。公眾應提高對高鉀食物的認識,合理調整飲食習慣,特別是有特定健康問題的患者,更應嚴格遵守醫囑,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嚴重后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