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普及和人口老齡化雙重因素催化下,運動醫學成為醫療器械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運動醫學市場規模約53億美元,2022年達到55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91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6.6%,是未來骨科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
興業證券(601377)研報數據支出,2022年我國運動醫學疾病患者人數約為1.6億,2030年預計將達到1.9億元,整體基數較大。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我國運動損傷的發病率約在10%-20%之間,且逐年升高。其中,部分疾病與年齡密切相關,如50歲人群肩袖撕裂的發病率為13%,60歲人群的發病率為20%,70歲人群的發病率為31%。
盡管國內潛在市場廣闊,但仍需指出,國內運動醫學市場仍由外資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施樂輝、Athrex、史賽克、強生和康美五家合計占據約86%的市場份額,外資合計約占據國內95%的市場。
盡管國內運動醫學起步較晚,但以凱利泰(300326)、天星醫療等為代表的企業已完成多款產品線的布局,主要相關產品已陸續進入市場,具備與外資競爭的能力,國產替代有望開啟。同時,在出海熱潮下,國內運動醫學企業也已啟動海外市場探索,運動醫學領域也掀起出海風。
百億市場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劉翔醫療組首席醫務官陳世益看來,未來運動損傷的威脅亦不可小視。陳世益說到,在發達國家,城市人口中的運動損傷已經占60%左右,其次是老年人的退化性損傷,我國今后城市人口的損傷也將主要集中于這兩方面。運動損傷將是未來的焦點話題。
根據灼識咨詢統計的數據,2022年,中國運動醫學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5.8億元,預計至2030年,中國運動醫學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36.3億元,2022年至2030年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1.8%。
在國際市場上,Arthrex、史賽克、強生旗下Depuy Synthes、施樂輝以及捷邁邦美五家公司占據8成以上市場。而國內市場也幾乎被外資所占據,根據灼識咨詢相關報告,2022 年,中國運動醫學市場中,外資品牌所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 80%。天星醫療、銳健醫療、德益達美三家國產專業運動醫學企業占據份額約8%,其中天星醫療2022年市占率約3%。
經過多年產品線布局,國產企業紛紛迎來商業化,在市場端與外資一較高低。凱利泰是國產運動醫學先行者,對運動醫學各類產品均有涉足,旗下涉及運動醫學子公司包括利格泰、博進凱利泰、動之醫學等。威高骨科2023年年報顯示,運動醫學全生產線取證,形成整體解決方案,并形成 “威高骨科”、“威高海星”兩個品牌。春立醫療旗下運動醫學類產品包括帶線錨釘、界面螺釘、帶袢鈦板、門型釘、外科縫線、PEEK 材料帶線錨釘、門型釘等,基本完成在運動醫學領域的布局。
一級市場上,則以天星醫療、德美醫療等企業為代表,產品線齊全、具備較強競爭力。如天星醫療在運動醫學植入物、有源設備及耗材以及手術工具等領域均有布局,致力于提供運動醫學整體臨床解決方案。
西南證券(600369)認為,整體來看,國產企業發展雖處于早期階段,但已具備了與外資競爭的能力,國產替代有望開啟。春立醫療則認為,由于國內產品研發及技術工藝的發展,以及國家人工關節、脊柱、運動醫學集采政策的影響,國產替代加速,目前國產企業逐步占據優勢地位。
運動醫學出海方興未艾
從財報數據看,近年來國內企業運動醫學類業務增長較為明顯。春立醫療2022年運動醫學類產品收入3676.66萬元,同比增長927.13%。2023年,威高骨科三大業務收入均大幅下滑,只有運動醫學和組織修復業務實現正向增長。
作為骨科第五大細分領域,運動醫學無可避免被納入集采。2023年11月,第四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在天津開標,并產生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覆蓋人工晶體、運動醫學相關高值醫用耗材。這也是運動醫學類耗材產品首次被納入集采,平均降價74%。
此次集采中,春立醫療、威高骨科、凱利泰、大博醫療(002901)等國產龍頭全線中標,進口廠家部分產品未中標。華泰證券(601688)認為此次運動醫學國采進口和國產中標價較接近,考慮到進口產品集采前相對高的終端價格,進口廠商集采后利潤壓縮空間更大、對經銷商壓力相應提升,看好集采后國產頭部企業憑借渠道服務、經銷商利潤空間、售后等優勢,加速基層滲透及進口替代。
數據顯示,2023年,威高骨科運動醫學和組織修復產品生產量30.82萬件,同比增長45.52%,銷售量45.46萬件,同比增長174.73%。原因在于新取得注冊證備貨和運動醫學產品集采備貨。
數據來源:威高骨科2023年年報
在國內市場與外資競爭的同時,國內運動醫學企業也在積極出海。威高骨科在年報中將出海列為戰略之一,推動出海戰略,從全球視野進行銷售渠道建立以及研發項目推進,逐步完善海外事業部。
作為一級市場中運動醫學代表企業的天星醫療是出海的先行者。天星醫療已獲得歐盟、美國、英國、印度、中東、南美等40多個國家的準入,標志著天星醫療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展現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走出去”的積極姿態。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廣泛準入,天星醫療拓寬了自身的國際市場。
此外,天星醫療還建立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加工中心,引入精密注塑機、編織機等專用設備,實現了GMP潔凈要求的車間主體化生產。目前,天星醫療已形成以設計、研發、生產、醫學臨床、營銷為核心的跨學科復合型團隊,與國內外多名醫生、專家形成項目合作,承擔著北京市科委等多項重大專項研發任務,十多項產品取得北京市科委新技術新產品認證。天星醫療在研項目諸多且均與國際領先水平保持同步,布局了再生運動醫學、運動醫學機器人、運動醫學人工智能康復等新型管線。
三友醫療出海則瞄準歐美高端骨科市場。2023年進行國際業務布局,收購法國骨科上市公司Implanet,直面歐美一線客戶和競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