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晨/攝 翟超/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曹晨
進入暑期以來,電動兩輪車市場迎來了傳統旺季。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愛瑪科技天津制造基地時發現,為滿足市場需求的激增,工廠開足馬力加大生產。同時,九號、小牛電動等多個品牌專賣店也迎來了銷售高峰期。這一供銷兩旺的局面,不僅反映市場的旺盛需求,也預示著電動兩輪車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盡管電動兩輪車市場保有量較高,但替換需求巨大,尤其是智能機型的替換逐漸成為新趨勢。不過,從整體來看,智能化進程仍處于初期階段,續航里程是不少品牌的核心賣點。展望未來,隨著各大品牌的技術創新與進步,智能化有望成為行業的新增量。此外,今年以來,密集出臺的政策也將推進行業更加規范化發展,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市場供銷兩旺
愛瑪科技天津制造基地,坐落于靜海現代生態工業園,是愛瑪電動車全國八大生產基地中規模最大的一個,集研發中心、制造、倉儲與物流于一體,擁有精密的焊接、注塑、噴涂和裝配技術。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走進愛瑪科技天津制造基地,看到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產景象。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井然有序地忙著接線、組裝、安檢等工作。“目前,正值兩輪電動車市場旺季,工廠已經開足馬力,滿足市場需求。”車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津制造基地總計15條組裝生產流水線。
實際上,天津制造基地可以視為愛瑪多地工廠開足馬力生產的縮影。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日,愛瑪黃巖新工廠也已經投產,并且進入了滿負荷生產狀態。整體產能方面,截至2023年底,愛瑪科技年產能實現1060萬輛,在重慶、麗水、貴港、蘭州等地的新基地正在建設中,在海外東南亞的基地也正在籌建中,公司產能有望進一步提升,完全達產預計年產能超過2000萬輛。
除了生產線上的繁忙景象,多個品牌兩輪車專賣店也迎來銷售高峰。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九號、小牛電動等品牌門店發現,消費者絡繹不絕,“門店銷量大增”成為當前市場的關鍵詞。
在北京的一家九號專賣店外,記者看到,門口擺放著多款造型新穎的兩輪車產品。店內有不少消費者正在咨詢,銷售人員忙碌地穿梭其間,介紹產品或提供試駕服務。店內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二季度以來,行業逐漸進入銷售旺季。“特別是暑假這段時間,學生們購買電動車的數量明顯增多,再加上天氣逐漸涼快,騎車更舒服了。我們門店昨天一天就賣出了18輛電動車。九號主打智能化,所有車型均不用鑰匙就能開啟。”
上市公司表現不俗
自二季度以來,電動兩輪車行業呈現供需兩旺態勢,這一趨勢在上市公司的半年報中也得到了體現。
8月22日晚間,愛瑪科技發布財報顯示,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37億元,同比增長18.07%;凈利潤4.67億元,同比增長12.06%。財報發布次日,該公司股價大漲超7%。
新“擠入”電動兩輪車賽道的春風動力同樣表現不俗。8月15日,春風動力發布財報顯示,上半年,極核電動兩輪車AE4系列首發即訂單不斷,市場表現強勁,國內渠道增長81%,國際渠道增長181%。上半年累計銷售極核電動車2.04萬輛,實現銷售收入1.16億元。春風動力在財報中直言,受益于電動兩輪車應用場景廣泛,在城市擁堵加劇的情況下,可以很好地作為汽車的補充,解決家庭的出行需求。同時,商用需求持續增長,包括共享單車、外賣騎手、快遞配送等,電動兩輪車的需求依然比較旺盛。
聚焦中高端市場的九號公司、小牛電動最新發布財報也顯示出行業需求旺盛。8月12日,小牛電動發布財報顯示,二季度,公司整車銷量為25.62萬輛,同比增長20.8%;實現營業收入9.4億元,同比增長13.5%。對此,小牛電動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整車銷量的快速提升和海外市場的貢獻。
九號公司整車銷量更為亮眼。8月6日,該公司發布財報顯示,智能電動兩輪車業務上半年持續高增,中國區產品銷量達119.84萬臺,同比增長123%;帶動銷售收入33.35億元,同比增長119%。截至上半年,中國區電動兩輪車專賣門店超6200家,覆蓋1100余個縣市。
“電動兩輪車是高性價比的出行工具,也是很多人的剛需產品。今年銷量改善是因為出行需求增加,充電設施完善,用車使用體驗改善,居民和外賣配送等需求集中爆發,這些因素使得行業呈現供需兩旺。展望未來,電動兩輪車行業有望保持高景氣度。”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智能化將帶來新增量
近年來,我國電動兩輪車市場保有量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但替換需求空間較大成為共識,這也是行業高景氣度延續的一大背景。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動兩輪車市場的保有量已超4億輛。若以全國家庭戶數計算,每5戶家庭就擁有4輛左右電動兩輪車。根據德勤數據預測,2024年電動兩輪車行業62.1%的消費需求來自于替換需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電動兩輪車的智能化愈發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并逐漸成為推動替換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
“咱們店里來買車的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對智能功能特別感興趣。很多顧客都不是第一次買電動車,有的是因為現在的車機性能跟不上,有的是想更換智能新車型。這種智能車機的替換需求,讓門店銷量漲了不少。”上述九號門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艾瑞咨詢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越來越多用戶在購買兩輪車時會考慮智能化配置;2023年調研數據顯示,有46.6%的用戶購買兩輪車是用作其他交通工具的補充,智能化創新較好滿足有車一族“體面”的性價比需求。
九號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2019年以來因為新國標驅動,市場出現巨大的替換需求,帶動行業形成新的增量,但這波增量逐漸接近尾聲,行業目前正處于傳統功能機向智能化轉變的階段,這波智能化替換升級需求才剛開始,或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新增量。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電動車行業目前還處在智能化的初期階段,技術創新正成為各大頭部公司競爭的關鍵。一家兩輪車公司高管李哲(化名)告訴記者,兩輪電動車品牌提升利潤的關鍵在于占據高端市場,智能化創新正開辟新需求。目前,高端市場賣點多聚焦于續航能力。展望未來,創新設計和智能化技術將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整體來看,智能化高端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兩輪電動車行業的智能化和高端化程度不斷提升,比如越來越多的車型配備了GPS定位、遠程控制、智能鎖和手機互聯等功能。未來,技術創新將是行業發展的核心,各大品牌還將持續探索更高效安全的電池技術和更為豐富的智能生態。”小牛電動方面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產業集中度將提升
實際上,電動兩輪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策的持續引導和支持。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行業有望迎來更加規范化發展,市場集中度將繼續提升成為共識。
具體來看,4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4月30日,工信部等三部門印發了《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條件》和《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以加強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管理,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提高產品質量等。
據了解,我國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消費大國,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3.5億輛,電動自行車已成為人們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行業也面臨著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創新研發能力較弱、質量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
“伴隨著《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條件》和《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等發布,對產品的技術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必須進行不斷的技術升級,以符合新的國家規定,而在這一進程中,不符合標準的中小企業可能面臨淘汰,市場份額將向符合標準的龍頭企業集中。”愛瑪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除了多項規范政策外,兩輪車“以舊換新”也于近期被高層部門明確。7月2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公布《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5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其中電動自行車在支持范圍內。
而備受行業關注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修訂也迎來重要進展。7月28日,工信部電子標準院針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修訂,面向社會開展問卷調查,針對電動自行車整車重量、速度、續航、是否配備腳蹬、是否可以載人等問題展開公開調研。
對此,開源證券分析,預計新國標修訂將聚焦電池安全及整車質量等方面。總體方向將電池安全、阻燃放于重要位置,有利于《新國標》規定更好執行落地,刺激市場換購需求。同時,增加安裝北斗模組、通訊系統等規定,整車生產成本或有增加,拉高行業進入門檻同時加快中小品牌出清。
“相關政策出臺,促進行業品質提升,實現規范長線發展。”李哲告訴記者,隨著監管逐漸細化,行業發展也更加規范化,在此過程中行業加速出清,產業集中度將迎來明顯提高,對于提升行業整體品質具有積極意義。但在研發制造環節,仍需相關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體驗和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