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周靖宇/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馬靜
證券期貨行業標準化工作有了三年路線圖,將引導行業機構建立企業標準化總監制度。
昨日,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獲悉,證監會科技司組織起草了《加強證券期貨業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下稱《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并于近日面向行業廣泛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提到,支持通用基礎等領域制定國家標準,行業細分領域制定團體標準,同時鼓勵經營機構自主建設企業標準。值得一提的是,監管部門方面將推動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債券等相關信息披露標準研制,鼓勵行業設立專職標準化人員。
勾勒三年行動“路線圖”
當前,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證券期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有這方面需求。2023年11月,國家標準委、證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證券期貨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首次圍繞證券期貨業標準化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根據《指導意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覆蓋了業務發展、合規風控、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領域。《指導意見》還提出了標準化支撐作用更加顯著、質量水平大幅提升、發展基礎更加牢固三大目標,以及六項具體任務。
《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即是在上述綱領性文件下,對2024年至2026年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分工進行明確。據了解,《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圍繞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需要這一主線,采用重點任務逐一列條的方式,結構上與《指導意見》內容相對應,分為五大部分43條任務。
其中,第二部分占用篇幅最多,主要是從開展通用基礎、數據治理、業務標準、信息披露、信息技術、金融科技、綠色證券、信創標準體系建設八個方面,推動重點領域標準研制。第四和第五部分則著眼于從人才培養配套政策、保障機制等方面,為行業標準化工作打好基礎。
“這標志著行業監管的進一步深化和行業規范化水平的提升。”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標準化可以提高證券期貨行業的透明度和規范性,降低系統性風險,并為證券期貨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打好基礎,有助于新業務模式的快速推廣和應用。與此同時,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可以更好地識別和管理行業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
推動債券
等信披標準研制
據記者梳理,《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有多項重點值得關注。
一是支持通用基礎等領域制定國家標準,需要在行業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制定行業標準,行業細分領域制定團體標準,支持發掘優秀企業標準,推動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以提升行業特色和標準化水平。同時,行業協會通過組織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評估出行業標桿企業標準。
二是前述《指導意見》曾提出六大任務,首要目標即推動業務與標準化深度融合。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對不同金融業務的標準制定劃出了重點。
具體來看,《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提到,以證券經紀業務、跨境業務等標準化需求為重點,組織相關行業機構開展標準研制。田利輝對記者分析稱,這有助于提升交易效率,降低跨境交易的復雜性和成本。
《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還提到,以公募基金業務數據資產、公募基金監管數據報送質量管控等為重點;以期貨行業系統接口、期貨經紀業務等為重點。田利輝表示,前者有助于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增強監管效能,后者可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此外,《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提到,以業務合規風控能力評價等為重點。田利輝認為,通過標準化評價體系,可以更客觀地評估機構的合規和風控能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三是《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還提到,支持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ESG、債券等相關信息披露標準研制。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副所長史英哲對記者表示,為了讓證券信息有效、準確、公平地傳導給市場,并有效發揮市場的研究和定價能力,證券信息標準化就顯得非常重要。不過,他提示,需注意的是,在制定內容標準時,需要考慮不同上市公司的行業和地區特點。在制定信息格式標準時,需要考慮數字化時代需求。
建立企業
標準化總監制度
為了加強標準貫徹實施力度、人才隊伍建設以及保障機制建設,《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還有諸多令機構“心動”的亮點。
首先,《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提到,建立標準實施試點機制,鼓勵行業機構根據規模和發展水平等情況分類分批參與試點,支持行業協會對標準化實施成果突出的機構或個人給予獎勵。發揮標準實施單位標桿示范作用,總結成功案例經驗并向全行業推廣。
其次,積極引導行業機構建立企業標準化總監制度,明確企業標準化總監、標準專員崗位職責,推動行業核心機構設置標準化工作組,負責標準化工作的統籌、推進和管理;鼓勵有條件的行業經營服務機構配備標準化專崗,負責管理企業標準化工作。
此外,相關組織機構將研究行業標準化從業者工作考核評價指標,評選年度標準化工作先進個人,促進行業協會將行業機構在標準化工作的參與、貢獻和應用等成果與相關激勵政策掛鉤,各單位制定與標準化工作相關的激勵和考核機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