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泳/供圖 彭春霞/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不是說自動駕駛嗎,怎么還有司機?”在深圳前海一輛自動駕駛公交車上,深圳市民王先生起初有點疑惑,可走到車頭一看,才發現駕駛員并沒有操縱方向盤,只是僅僅坐在駕駛位上監測車況和路況。
王先生乘坐的公交車便是深圳近日首批投入運營的B998自動駕駛公交專線,根據深圳有關政策要求,當前自動駕駛車輛均需配有一名安全員,但無需介入駕駛操作。
8月27日,證券時報記者走進深圳前海探訪這條專線時看到,不少深圳市民前來“嘗鮮”。該線路在前海合作區內共設有6個站點,覆蓋地鐵站、商圈、居民區、商務區和產業園區等,由于目前該線路仍在試運營階段,因此全程免費預約乘坐。
據記者了解,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已在深圳南山、前海、坪山、寶安等多個區域測試運營。
記者在前海合作區公交總站看到,現場停放了十余臺新投入運營的自動駕駛巴士,車身均為約長7米的新能源小巴,車身的設計融入了“深港元素”和“前海特色”,車身上還印有“前海自動駕駛公交”字樣。更重要的是,全車配備了多個高清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可以360度精準感知周圍的車輛、行人、非機動車及路況變化。
記者乘坐這條B998自動駕駛公交專線了解到,該巴士內設9個乘客座椅,內飾方面跟普通的公交車差異不大,最大的區別在于車內設置了比普通的車更多的高清攝像頭,此外,車內配置了一個智能交互展示屏,車輛行駛過程中可實時顯示該車周邊的車輛情況、路況、車輛行駛速度、剎車情況等相關信息。
除了B998自動駕駛公交專線,記者在前海合作區現場走訪時還看到蘿卜快跑、小馬智行和AutoX(安途)的自動駕駛車輛在路上測試。據了解,截至去年6月,前海三灣片區智能網聯汽車開放的道路總長度已達35公里,覆蓋了三灣片區的主要道路。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深圳布局的二十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當前正處于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布局的關鍵時期。在全球范圍內,深圳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展基地,并在行業內創下了多個“第一”。
2022年,深圳率先為智能網聯汽車立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2023年7月,深圳發放了全國首張L3高快速路測試號牌。2023年8月,深圳發布全國首套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地方標準,有力支撐智能網聯汽車地方準入。此外,深圳還啟用了大灣區首個智能網聯測試場,啟動建設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全鏈條政府統一監管平臺。
截至2024年5月,深圳已累計開放測試示范道路944公里,累計向19家企業349輛智能網聯汽車發放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通知書1037張,相比2023年底,開放道路里程增長12.65%;牌照數量增長48.14%。
此外,作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深圳部分區域已經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車路協同在行政區內全域加速落地。面對這一萬億級風口,深圳企業也搶占了先機。目前,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近460家,基本形成覆蓋車路云上下游環節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包括比亞迪、華為等一批領軍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自動駕駛公交車作為固定線路、中低速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技術日趨成熟,預計在未來1至3年內實現更大范圍的落地運營。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政策的支持,自動駕駛公交車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廣,有助于降低公交運營成本,提高公交系統的運營效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