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平臺跟進低價策略時,拼多多(PDD.US)卻殺了個回馬槍,開始給商家發紅包了。
9月9日,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再發福利,即日起產生的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商家只需將訂單發送至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拼多多承擔,目前,該項減免新舉措已經覆蓋平臺全量商家。
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新疆等偏遠地區的物流成本一直偏高,各大電商平臺普遍通過中轉集運的方式,來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并向商家收取一定的物流中轉費用。拼多多免除商家物流中轉費在行業尚屬首次。
而這只是拼多多最近一攬子計劃中的一環。
9月5日,拼多多向平臺內商家發出站內通知,對商家經營政策進行調整:商家店鋪的基礎保證金將從1000元下調到500元。新入駐的個人店鋪、企業店鋪初始化保證金也將下調至500元。
早在二季度財報發布之時,拼多多就已經宣布投入百億扶持新質商家,并大幅度減免商家交易手續費,未來一年預計減免100億。這也被稱為拼多多的“百億減免”計劃。
“百億減免”意味著什么?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運營利潤為325.645億元,歸屬于拼多多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20.094億元。這就是說此次減免拼多多要讓出2024年二季度近三分之一的利潤,也幾乎是讓出了去年二季度一整個季度的運營利潤。
而這一切似乎都有注腳。
在今年二季度財報業績交流會上,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就表示,管理層已經達成共識,為了長期的健康發展,犧牲短期的利潤是必須的。
拼多多創始人兼CEO陳磊更是直接表示,拼多多覺得當前公司仍然處于投入的階段,業務的多線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外部環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未來幾年內不會考慮回購或分紅!
拼多多作為電商平臺,鏈接著商家和用戶。在以消費者為導向推出“百億補貼”贏得市場份額之后,為何又在這個時間點反過來拿出“百億補貼”給商家“發紅包”。
商家:拼多多在下一盤大棋
9月4日,木木(化名)的拼多多店鋪突然收到站內信息稱,店鋪的基礎保證金閾值已由1000元下調至500元,可前往“商家后臺-賬戶資金-保證金”查看。
木木也很疑惑,因為這是她運營的幾家店鋪中唯一一家有站內減免信息提示的,后來了解到平臺正在進行集中測試,這家店成為首批減免的對象。她直接將減免的金額提現,24小時后減免費用直接到賬了。
不僅是保證金下降,還有一些商家發現拼多多最近對商家的政策有不少調整。
從事玩具經營的商家李林(化名)就驚喜地在推廣財務那里發現了“紅包到賬提醒”。消息稱,“為提升你的投放體驗,系統針對部分退單,退還推廣期間服務費對應金額的推廣紅包,本次系統退還推廣紅包可在賬戶管理-財務管理-我的卡券下查看,紅包使用條件為無門檻,有效期為14天。”
而這背后其實是拼多多一系列“減免”動作的落地。8月中旬至今,拼多多就先后推出技術服務費退返,推廣服務費退返等,并對技術服務費退免進行升級。
8月13日,拼多多向報名參與站內資源位活動的商家,推出了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凡是參與百億補貼、秒殺、平臺大促、9塊9特賣、潮流好價、多人團等站內活動產生的商品訂單,用戶發起退款后,平臺即按比例退回先用后付訂單1%的基礎技術服務費,其他訂單0.6%的基礎技術服務費。
隨后,拼多多又對“技術服務費退返權益”進行升級,商家先用后付的活動訂單,技術服務費直接打了六折。
另外“推廣服務費退返權益”也已生效,就是消費者在發貨前進行全額退款的訂單,平臺會自動返還商家推廣軟件服務費對應金額的推廣紅包,無需商家發起申訴。
日前拼多多發布了最新的商家通知,商家店鋪的基礎保證金從1000元下調到500元,新入駐的個人店鋪、企業店鋪初始化保證金也將下調至500元。
據拼多多方面的消息,“首批享受該政策的商家已覆蓋近70個類目,目前已有部分商家完成提現,有數百萬商家將因此受益。”
拼多多的這波操作引起了商家的熱烈討論。“對我們來說經營一家拼多多店鋪主要經營成本就是:開店、工具費用、平臺服務費、流量推廣費和物流售后費用等。所以此次一系列措施對商家而言都非常實在,就是降低經營成本,爭取了更好的經營環境。”在拼多多經營生鮮的賣家陳慶(化名)表示。
李林更是直言道:“這是拼多多在下一盤大棋。順著這條線理下去,這個操作的邏輯很簡單,只有我們從中獲益,才會愿意承擔成本,最終切實讓利消費者,這條鏈條才能走得通。同理,也只有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了保護,消除商家、消費者和平臺之間的信任危機,才能把生意做長久。”
木木表示,自己持續在拼多多上耕耘的主要原因是“有錢掙”。相比國內其他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目前還存在巨大的流量紅利,而且對白牌商家而言,在淘寶天貓要和中小商家要與大品牌商家競爭流量;在京東,則要與自營商品競爭流量,但在拼多多,白牌商家獲得了消費者最直接的關注。第二是入拼多多入駐手續相對扁平和簡單,比如0元入駐,審核速度快等都是優勢,這些對于要試水電商的中小商家都比較友好。現在加上這一攬子計劃,拼多多在爭取商家上會有大大的助力。
平臺:“刀口向內”順理成章
拼多多成立至今不過10年,回顧拼多多發展歷史,平臺始終對商家扶持政策貫穿始終,0元入駐、店鋪流量扶持計劃、生鮮農產品0傭金政策……2018年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向上破圈,吸引品牌商家入駐,開始向“高性價比”心智轉變。2020年,拼多多推行的“0傭金”和“0平臺服務年費”的政策,為商家節省800億元以上的運營資金成本。
正因為商家和消費者的共同作用,今年二季度拼多多實現了970.595億元的總營收,比去年同期的522.807億元增長了86%,距離突破千億大關僅一步之遙。
由此邏輯來看,拼多多如此決定“刀口向內”的戰略就順理成章。
在2024年中業績交流會上就指出,拼多多的高層就對未來增長做出理性判斷,“拼多多的盈利曲線并非是線性的”、“過去幾個季度的利潤增長是短期投入周期和財報周期不同步的結果。”
拼多多創始人兼CEO陳磊更是直接指出,拼多多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將進入的新階段,接下來將通過“大力的扶持”和“堅決的治理”雙項并舉,繼續建設健康、可持續的平臺生態。
營收和利潤增速領跑行業的拼多多,為何要主動“慢”下來,重新審視平臺和商家的關系?
從行業看,電商行業粗放的高增長紅利已遠去,平臺開始貼身肉搏爭奪存量用戶。然而,在低價的圍城里,電商平臺、商家、消費者,很難說有真正的贏家。
有電商的頭部賣家就曾對時代財經表示,過分追求低價會導致各個環節沒有利潤,而這些環節的參與者也是普通消費者。當他們沒有錢賺時,消費者也將面臨消費能力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如今電商高增長時代遠去,無論是阿里、京東等傳統貨架電商,還是拼多多這種成長于移動互聯網的新電商,以及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電商,都在進行著競爭策略的調轉。
來源:圖蟲
對于平臺而言,達到一定體量都會面臨短期高增長和長期穩增長的選擇,很明顯,拼多多管理層選擇了后者,并拿出自己的解法。一手“百億補貼”爭奪消費者,一手“百億減免”扶持商家,塑造一種良性循環的生態。從大的方面說,商家健康成長提高盈利一方面能帶動就業,帶動消費,實現經濟正循環;從小的方面說,拼多多為商家提供能更優良的土壤,商家健康發展反過來也能壯大平臺和服務更多消費者。
拼多多表示,今年以來,拼多多一直在持續加碼高質量發展,隨著一系列政策落地,高質量發展也將進入加速期,更多的為供需兩側帶來普惠。
據拼多多內部人士消息,拼多多還將對商家售后服務體系進行升級,目前已開通綠色通道,成立專項售后服務團隊,全面支持商家對異常訂單、惡意投訴訂單、消費者負向體驗訂單等進行申訴,商家申訴成功后將由平臺對相關訂單進行賠付。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