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經過修繕后,400歲的安徽石埭會館重新開放,迎來開館首演,前門東區再添一家開放的會館。當天,東城區舉辦煥發會館文化活力(第二批)簽約儀式,分別與安徽省蕪湖市、黃山市黃山區、宣城市涇縣,江西省九江市簽署會館合作意向書,東城區將與這些會館原發地市攜手在前門東區建設會館文化體驗群落,再現會館“說家鄉話、品家鄉菜、聽家鄉戲”的古韻風華。
400歲會館煥活新生
石埭會館位于東城區大席胡同20號,坐東南朝西北,是一座二進四合院。步入其中,紅柱灰瓦,院中睡蓮搖曳,正房里,安徽池州歷史、人文和發展成就展覽吸引參觀者們駐足。
當天,石埭會館迎來開館首演。9月11日至19日期間,這里將持續舉辦池州三縣一區及九華山風景區專場活動,活動將匯聚池州各縣區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特色產品。
這座古老會館始建于明代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鼎盛于清,幾百年間,會館接待舉子進京考試、商賈赴京經商的餐食住宿,發展公益事業,在維護池州石埭旅京同鄉權益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見證著京池兩地文化薪火相傳、開放融合的歷史變遷。
2022年,東城區與池州市兩地攜手,啟動石埭會館的活化利用。歷經兩年的精心打磨與潛心雕琢,走過了400年風雨的會館璀璨啟幕。
作為集文化展示、學術交流、旅游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池州會館通過“山靈水韻·千載詩城”“情緣桑梓·石埭京華”“古韻非遺·悠悠風物”“逐‘綠’而行·向‘新’而興”“心池所向·九州同徽”五大展區,全面展現了池州的歷史、人文和發展成就。這些展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注重互動體驗,讓游客在參觀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池州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風貌。
10處會館空間實施“伙伴計劃”
明清時期,各地的故里鄉紳或者本籍京官出錢行義、置地建房,免費提供給進京趕考的本籍學子居住,陸續誕生了數百所會館。
東城區會館資源豐富,37處南北交會、規模各異的會館建筑里,商賈文化、飲食文化、梨園文化等多元薈萃的會館文化交織。
去年5月,《東城區煥發會館文化活力伙伴計劃》發布,東城區與廣東省韶關市、湖北省黃岡市、廣東省梅州市、安徽省池州市、福建省龍巖市簽訂煥發會館文化活力的合作意向書,各方圍繞“會館文化空間共建伙伴、會館文化傳承伙伴、會館文化服務伙伴、會館文化創新伙伴、會館文化傳播伙伴、會館人才培育伙伴”六大伙伴計劃、20項具體舉措,打造會館文化體驗群落,共建中華文化“百花園”,為會館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此次,東城區又迎來第二批“活力伙伴”,分別與安徽省蕪湖市、黃山市黃山區、宣城市涇縣,江西省九江市四處會館原發地市共同簽署會館合作意向書。至此,東城區實施“伙伴計劃”首創政策的會館空間拓展到10處,分別為廣東韶州會館、湖北黃岡會館、湖北麻城會館、廣東平鎮會館、安徽石埭會館、福建汀州會館南館、江西德化會館和安徽蕪湖會館、太平縣會館、涇縣會館。
接下來,東城區將聯合各“活力伙伴”,通過資源共享、文化共融、價值共創,圍繞前門東區建設會館文化體驗群落,攜手打造文化場景交融、文化業態集聚、文化活力迸發的“京地文化長廊”。
五大板塊特色活動將上演
當天,“京地文化長廊”會館文化宣介周活動同步啟動,未來一周,五大板塊特色活動將在前門會館群上演。
“展·歷史記憶”,東城將聯動石埭會館、韶州會館、臨汾會館、吉州會館、臺灣會館等多處會館,舉辦為期一周的歷史記憶專題展。通過展示會館的修繕情況、歷史沿革以及相關的文物資料,讓市民和游客在參觀中了解會館的歷史與文化。
“演·民族交融”,將甄選各會館原發地的地方特色民俗展演,邀請青陽腔、黃梅戲等不同地方文化藝術家在顏料會館、陽平會館、臺灣會館、石埭會館等地開展梨園雅韻“會館有戲”文藝展演。
“薈·活力市集”,將依托會館文物空間,聯動石埭會館、黃岡會館、韶州會館、德化會館等會館原發地商會、駐京辦資源,打造集特產展銷、文創市集、非遺體驗于一體的特色活動。
“講·古韻新章”,圍繞歷史文化、會館藝術、文化新空間等主題,將邀請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舞蹈學院等高校專家舉辦講座和交流,打造會館回溯歷史、共話未來的文化會客廳。
在“秀·文旅推介”板塊,東城區將攜手駐區旅游機構,聯動會館原發地優質資源開展直播聯動與文旅推介活動,全面展現原發地文化的活力與魅力。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