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9月14日訊(記者 歐云海)以“深化產教融合,降低物流成本”為主題的2024物流高質量發展國際學術交流會9月13日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上舉辦。商務部、北京市領導和來自國內外物流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及院校代表三百余人出席會議。會上發布了由北京物資學院組織編寫的《京津冀物流協同發展報告(2014-2023)》。舉行了“商業高校合作聯盟”和“京津冀智慧物流產教融合聯盟”成立儀式。
會議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歐云海攝
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盛秋平,北京市副市長司馬紅,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國家一級教授劉偉,中美物流聯合會(SALC)常務副會長勞爾·鄧漢姆,中國物流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廖家生,以及商務部,北京市政府、市教育系統,京津冀商務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行業協會、企業代表,兄弟高校的領導嘉賓,北京物資學院全體校領導、師生校友代表等出席本次交流會。
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盛秋平
盛秋平在致辭中表示,商務部扎實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推動物流降本增效,積極推動城鄉流通網絡建設,加快數字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提升,持續深化開放融合程度,以現代供應鏈為牽引,實施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引領帶動全國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盛秋平強調,商業高校合作聯盟的成立為加快商貿流通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提供重要支撐,希望聯盟通過準確把握發展方向、深化政校合作、加強人才培養等方式,加快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北京市副市長司馬紅
司馬紅表示,北京是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將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物流業降本增效、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以及助力京津冀物流協同發展的經驗成果。為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確保北京在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中走在前列,司馬紅提出三點認識: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二是完善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體系,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三是聚焦產教融合,在創新引領促進產業發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中國物流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廖家生
廖家生指出,在全球經濟承壓、產業鏈重塑的背景下,物流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愈發凸顯,且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廖家生強調,應深入貫徹落實《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秉持開放心態,加強國際物流合作,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時,深化產教融合,大力提升物流人才資源質量,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在物流這個“窄賽道”上,攜手跑出共同的“加速度”。
中美物流聯合會(SALC)常務副會長勞爾·鄧漢姆
勞爾·鄧漢姆回顧了中美物流聯合會(SALC)的建設歷程,并對與北京物資學院攜手打造的中美物流本科項目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勞爾強調,中美物流聯合會與北京物資學院共建的全球供應鏈教室(GSCC),不僅為世界各地的教育者、專業人士及學術團體提供了持續發展的交流平臺,還為破解當今復雜多變的全球供應鏈難題開辟了新路徑。鄧漢姆強調,教育是加深彼此理解、促進和平合作的重要橋梁,期望通過深化國際間協作,共促全球物流領域的繁榮進步。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國家一級教授劉偉
劉偉表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進一步加深理解與認識。他強調,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最佳結合點,北京物資學院作為現代物流教育的先行者,應繼續發揮在物流流通領域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吳惠
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吳惠在回顧學校發展歷程時指出,北京物資學院率先在國內引入物流概念,編寫了國內首部物流專業教材,培養了首批物資管理人才,被譽為“中國現代物流管理者的搖籃”和“中國期貨界黃埔軍校”。他表示,近年來,北京物資學院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和資源優勢,主動服務貿易強國戰略,聚焦物流強國建設,深度融入區域發展,為推進物流強國戰略貢獻力量。(2024物流高質量發展國際學術交流會官方供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