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陳錦興/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作為新“國九條”以來首批重要寬基ETF,中證A500ETF收獲了多家基金公司的發行角逐,和各路資金的高度關注。
9月18日,摩根基金公告,公司旗下中證A500ETF于9月18日提前結束募集,成為繼嘉實中證A500ETF之后第2只提前結束募集的中證A500ETF。此外,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在開啟發行僅5個交易日后,截至9月18日,首批10只中證A500ETF的總募資規模或已將近100億元,滬、深交易所各有1只已達到20億元募集上限。
兩只中證A500ETF
提前結募
9月18日,摩根基金公告,摩根中證A500ETF原定募集期為2024年9月10日至2024年9月23日,為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決定將該基金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2024年9月18日。
這意味著繼嘉實中證A500ETF之后,摩根中證A500ETF也實現了20億元的頂格募集,同樣提前結束募集。在此之前,嘉實基金在9月13日宣布了嘉實中證A500ETF的提前結募,僅用三天半時間便完成了20億元的頂格募集并開啟比例配售,末日認購的確認比例結果為79.90%。
對于為何此次中證A500ETF備受資金關注,摩根基金總經理王瓊慧表示,以中證A50、中證A500為代表的“A系列”指數正開啟境內外中長期資金配置A股的新篇章,其中,中證A500指數緊扣新“國九條”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的相關要求,豐富寬基指數選擇,相較于其他主流寬基指數,中證A500指數聚焦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投資機會,廣泛覆蓋了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包括92個中證三級行業龍頭公司,且兼具ESG和互聯互通特色,有望成為中國經濟和A股的新風向標。
嘉實基金表示,中證A500指數和相關ETF不僅有望進一步豐富完善我國寬基指數投資體系,為市場提供多元化的業績基準和投資標的,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還有望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流入中國經濟各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更好地滿足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加速轉化的發展需要,助力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十大基金公司激烈角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10只中證A500ETF“同臺競技”,對基金公司的銷售能力、渠道布局等是一大考驗。特別是對于同質化較高的ETF來說,搶占先發優勢尤為重要,為此,各家基金公司使出十八般武藝,在產品設計、營銷宣傳、培訓路演等方面均不遺余力。
比如,面對同一跟蹤指數,各家基金公司在產品設計上發力差異化,分紅成為“必爭之地”。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此次首批10只中證A500ETF中,共有9只均設置了定期分紅機制,4家設置“季度強制分紅”,分別為摩根基金、泰康資管、嘉實基金、招商基金。其中,摩根基金、泰康基金、嘉實基金公告顯示,每季度最后一個交易日ETF相對標的指數的超額收益率為正時,會強制分紅,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額收益率的60%,招商基金則表示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額收益率的80%。
再比如,多家基金公司在產品獲批后,在極短時間內快速深入渠道,精細化開展客戶路演與培訓、宣導指數投資價值和引導逆向布局。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摩根基金作為此次唯一參與首批中證A500ETF發行的外資公募,延續了中證A50ETF發行以來的強勁勢頭,公司自拿到批文后,全球高管再度集結,堅定看好并表示將重磅打造摩根“A系列”ETF。為了普及推廣中證A500指數,摩根基金在發行首日即組織了產品發布會、線上直播專業解析指數投資價值,在發行期間,零售渠道服務團隊更是面向券商客戶開展了近300場培訓路演。
“從獲批至今,我們線上+線下針對投資者的溝通和路演應該接近100場了。”嘉實基金介紹,“公司高度重視對中證A500指數相關投資者教育和營銷宣傳,當下A股配置價值持續凸顯,積極引導市場進行逆周期布局。”
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除了上述提前結募的摩根、嘉實中證A500ETF外,景順長城、富國基金、華泰柏瑞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證A500ETF也已經募集超10億元,在開啟發行僅5個交易日后,截至9月18日,首批10只中證A500ETF的總募集規模或已接近100億元。
滬深交易所
召開專題座談會
作為新“國九條”以來首批重要寬基ETF,中證A500ETF也獲得了交易所的高度重視。近日,滬、深交易所分別召開中證A500ETF產品座談會,與基金、券商、保險、銀行理財等機構近80名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探討指數生態建設。
上交所中證A500ETF產品座談會紀要顯示,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在中證A500ETF發行的關鍵節點舉辦本次會議,各方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基金管理人和證券公司紛紛表示將全力以赴做好產品的首發和后續持營工作,加強投資者服務、重視投資者回報,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交所正在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從前中后端持續發力,營造更加適配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環境,加快推動ETF市場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品布局。推動建立更加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指數編制體系和產品研發體系,引導資金流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相關領域,助力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二是大力發展以ETF為代表的金融產品。為投資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提供更加便捷的工具和暢通渠道。
三是提升市場服務質效。強化投資者陪伴,立足中小投資者為主的市情,開展更加基礎、更為廣泛的市場培育服務,推動“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