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正在廣西南寧舉行。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在東博會這樣一個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平臺,可真切感知到我國正持續深化與東盟經貿合作水平,助力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蹄疾步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深化合作,制度改革先行。近年來,我國努力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已舉行九輪,取得積極進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也已對全部成員國生效實施。兩大自貿協定有力促進了更大范圍、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的開放合作,已成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支撐和主要路徑。
互惠互利,產業合作深化。當前,全球經濟結構正在重塑,發展新興產業成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本屆東博會現場對接促成109個項目成功簽約,主要涉及化工新材料等廣西重點產業和高端半導體化學材料等新興產業,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成效進一步顯現。其中,國際經貿合作項目16個,涉及越南、馬來西亞、老撾等東盟國家。從產業到經濟,我國同東盟國家不斷開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經貿合作。
攜手并進,合作實現共贏。近年來,隨著我國與東盟各國經濟快速發展,雙方經濟互補性顯著增強。我國企業在供應鏈、產品品質及價格等方面具備競爭優勢,東盟國家對新能源和高科技產業需求的日益增長,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在東博會帶動下,自2013年以來,我國與東盟貿易年均增速7.5%,2023年雙方貿易額達9117億美元;我國連續15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4年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一連串數據,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在東盟國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輝煌歷程。
置身東博會場館,看著一個個琳瑯滿目的商品、一個個熱鬧精美的展臺、一張張洋溢著笑容的面龐,深切感受到我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的澎湃活力。當前,我國正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新機遇。一個持續高水平擴大開放的中國,必將以自身發展為東盟國家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