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23年,在全球經濟低迷、貿易摩擦不斷的情況下,全球數字貿易還是保持了穩定向好態勢,也為全球經濟增長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9月27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在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字技術貿易產業對接會上表示。
工信部信息通信院總工程師敖立 組委會供圖
敖立長期從事工業互聯網、寬帶光網絡、未來網絡、智慧家庭領域的技術及標準研究工作,主持了國家寬帶發展、千兆光網、電信普遍服務、三網融合等重要項目的研究工作。對全球數字貿易的技術與發展態勢有長期的研究與實踐。
在敖立看來,數字技術本身對數字貿易中也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其影響也越來越大,“數字貿易分為貿易對象的數字化,以及整個貿易方式的數字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征是機械化,貿易以大宗貿易為主。第二次工業革命為電氣化,貿易的主體是工業成品。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化、自動化,服務貿易從貨物貿易中抽離出來。”敖立說,“今天我們再提第四次工業革命,再提智能化時,我們看到技術創新讓數字貿易空間不斷拓展”。
5G向6G演進
“不同的數字技術對于數字貿易影響是不同的。”敖立提到,數字技術會對國際貿易的供應鏈管理、貿易合規、貿易融資等方面會產生深刻影響,有時候甚至是顛覆式影響。
從目前來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貿易中已發揮很大作用。在具體的技術中,5G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尤為顯著。
“5G技術也在不斷演進,目前(處在)從5G向6G演進過程的中間階段——5G-A,中文叫5G的增強型技術。它也在不斷適應我們在各行各業對標的需求,讓5G技術能更加適應各行業數字化的轉型需要。” 敖立說。
敖立舉例稱:比如5G技術在低空經濟的應用。對低空領域低、慢、小移動的航空器,不再像以前一樣通過雷達技術進行感知。可以通過5G的基站,通過電磁波技術感知運動的軌跡等,這些都是為了適應當前市場需要在進行的技術革新。
數據流動會讓數據從資源變為資產、再到資本化。所以更需要通過技術來保障數據的流通,“技術要保障數據的三個方面:可信,可控,可計量”。
未來可信數據的管理,將支撐整個跨境貿易
“數據三個方面,讓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敖立認為,“一是規則,即制度;二是市場,即各地建的數交所;三是技術保障。這是黃金三角”。
“對于數字貿易而言,未來可信數據的管理,將支撐整個跨境貿易。”他進一步闡述道,“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數字貿易,它能把很多信息進行存證、溯源等,這是我們未來經貿方式形態的巨大改變”。
另外,人工智能技術未來也有可能成為數字貿易領域的一個顛覆性技術。“我說的是‘有可能’。”敖立強調,“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開發大模型,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改變各行各業。而客觀上說,離我們真正面向場景化,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實際價值目標,其實還是有一段距離”。
敖立直接指出了全球數字經貿規則數量大幅提升的態勢。“回顧過去20年,數字貿易的規則在持續增長。目前在服務貿易規則協定里占比已經突破了七成,已經覆蓋了全球超過110個國家。而且目前經貿規則里覆蓋了多邊的、雙邊的,以及整個框架的協議等。”
在敖立看來,全球數字貿易監管環境日趨嚴格,限制指數也在上升。各國的數字政策差異需要統一的國際規則來進行協調。數字貿易的便利化和消費信任的規則共識比較多,但在數字產品的準入和導入、企業信任、數字治理規則等方面,各國的分歧非常大。
對于我國未來的數字貿易,敖立提出了如下建議:提升整個數字服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制度建設,包括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綜合試點試驗區的建設。有序推動整個數字領域的開放水平,提升數字服務領域外資準入的水平。主動對標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提升中國在這方面的話語。
每日經濟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