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個車展中,燃油車的身影正在逐漸減少。從奔馳、寶馬、奧迪這樣的國際一線企業,到路特斯、保時捷這種專注于賽道和超跑的品牌,加上中國本土不斷孵化出的新能源擁護者,都在竭力表達對于“電力、算力”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
但是也有例外,2024年北京車展上,在北京現代展臺被拿出來鎮場子的仍然是燃油車,一款是將在8月份上市的勝達,一款是計劃今年上市全新途勝L,唯一一款還未引入中國市場的純電產品是IONIQ 5 N,這款車定調為“高性能”。
對于北京現代來說,未來與“寧王”的合作將如何開展?量產新能源產品什么時候落地?針對北京現代如今的產品結構是否會重新匹配“油電比重”?針對以上問題,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戚曉暉也做出了相應的解答。
據已知信息,北京現代與寧德時代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電池包和NP無熱擴散等技術上,雙方也達成了共識,樂觀預計,未來“寧王”加入大概率會為北京現代入場新能源提供相應的支持,可惜的是,今年北京現代的新能源產品還無法與消費者見面。
戚曉暉透露,“其實目前已經籌備了一些新能源車型,但對于北京現代來說,2024年更多的是要去做一些新能源產品的準備工作,所以正式上市的時間節點會安排在明年。”在她看來,今年整個市場是非常亂的,并不是上市的最好時機。
原因有二,首先,現在流量內卷讓汽車營銷人陷入了無盡的內耗中;第二,戚曉暉認為,北京現代是一個有底線的大廠,不管對電動化、還是對智能化的引進,都需要符合大廠“干活兒”的風格,而不是為了收割緊急推出新品,欲速則不達,所以要首先經過大廠程序的驗證,然后再選擇一個比較好的時機進入中國市場。
對中國用戶負責,敬畏中國市場,北京現代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在一個時刻都有可能被同行“背刺”的時代,不見得今年的“流量戰役”平息之后,明年的市場就會回歸良性競爭。如今的市場環境對于所有車企來說都一樣,屬于“關關難過關關過”,很多時候不是企業選擇市場,而是市場在選擇企業。
電動化產品還未開始發力,北京現代如今在中國市場倚仗的依然是燃油車型,并且明確表示,未來也會堅守燃油車陣營。
談及原因,戚曉暉表示,一來,對于燃油車仍然有用戶需求,不管是50%還是60%,至少不是少數的用戶需求。二來,北京現代這么多年以來在燃油車方面技術的積淀,包括質量管理體系、研發、產品,有1200萬用戶認可,這是對北京現代產品的品質、以及性價比等方面的肯定,這個是不可否認的。
燃油車還會回潮嗎?這個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與市場趨勢背道而馳,選擇先活下去的北京現代也清楚的認識到,發展新能源已經是“箭在弦上”,必須要穩住基盤,順勢而為,全力新生。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