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10月24日下午消息,在今日的小鵬P7+ AI智駕技術分享會暨首發AI天璣5.4.0先享會上,小鵬汽車副總裁、自動駕駛負責人李力耘發表演講。
他表示,中國智能駕駛輿論亂象叢生,各說各話。智能駕駛不是廣告學,不是喊幾句漂亮的口號或畫幾張好看的PPT立馬就能實現的。智能駕駛需要非常扎實工程量產經驗,也需要一步步的積累。技術、團隊、體系,每個環節都不是一蹴而就,能一步達成的。
他認為,智駕技術發展進入端到端時代,相當于冷兵器時代進入到熱兵器時代。端到端路線有三種:一種是通過大量規則小模型堆疊的 “大模型”,其需要大量的優秀規則工程師;一種是“車端大模型”,即直接將端到端模型部署于車輛上,雖然見效快,但受限于車端算力,且隨著后期訓練數據量的增加,容易陷入瓶頸;最后一種便是云端大模型,其參數量是車端模型的幾十倍甚至數百倍,這是單純的車端大模型所不可企及的。
李力耘表示,智能駕駛領域不存在彎道超車,盡管選擇前兩種端到端的技術路線都能帶來一定成效,但從智駕競爭的終局來看,布局云端大模型才是制勝關鍵。他介紹,小鵬云端大模型的參數量將多達車端參數量80倍,通過大參數量的訓練,能夠盡可能地窮盡智能駕駛中的長尾問題,以覆蓋更多駕駛場景,使XNGP實現L3級的智駕體驗。目前,小鵬云端大模型的訓練效率已提升了2.6倍,2025年小鵬云端的算力將會達到10EFlops以上。
同時,李力耘也指出,小鵬的云端大模型是國內首個泛機器人領域的基礎大模型,不僅可以應用在自動駕駛領域,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均適用。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